充气灯泡是谁发明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4 09:08:29
充气灯泡是谁发明的?

充气灯泡是谁发明的?
充气灯泡是谁发明的?

充气灯泡是谁发明的?
终于找到了,与大家共享 一,电灯的发明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以前,人们一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19世纪初,英国一位化学家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但这种光线太强,只能安装在街道或广场上,普通家庭无法使用.无数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想制造一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家用电灯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象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就是被后人赞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前后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终于用棉纱变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一试验,效果果然很好.灯炮的寿命一下子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最后,爱迪生把炭化后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爱迪生发明的这种炭丝电灯与以往的电弧灯相比,无疑显得实用多了.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使用电灯的历史正式开始.然而,这种炭丝电灯亮度不理想,灯丝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使用的寿命也不是很长.因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白炽灯的改进.在炭丝电灯诞生30年后的190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库里基发明了以钨丝做灯丝的电灯泡.这种电灯与炭丝电灯相比,又前进了一步,但由于通电后钨丝极易变脆,因此它的使用寿命也受到影响.1909年夏天,一位叫兰米尔的化学家来到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工作.这位化学家造诣颇深,兴趣广泛.“要延长钨丝的寿命,必须要先了解钨丝‘短命’的原因.”兰米尔一头就扎进了钨丝变脆原因的研究.他认为钨丝变脆是钨丝内的气体杂质引起的.他建议采用与抽真空相反的方法,即充气的方法,把各种不同的气体分别充入灯泡,看看各种不同的气体跟钨丝“相处”得怎么样.兰米尔打比方说:“这好比把手伸到灯泡里,让我们亲自‘触模’一下钨丝.” 于是,兰米尔分别把氢气、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充入灯泡,并采用不同的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进行试验.最后,兰米尔发现,在高温下氮气并不离解,许多蒸发出的钨原子撞击到氮分子后又乖乖地回到了钨丝上.显然,氮气对钨丝有保护作用.也就是说,氮气能使钨丝寿命延长.“终于找到了新方法了!”兰米尔高兴得跳起来.经过4年进一步的研究,兰米尔终于在1913年发明了功率大、寿命长、效率高的充气灯泡.后来,兰米尔又把小直径灯丝圈成螺旋形,减少了热传导损失,并且发明了以氖气代替氮气而制成的小功率充气灯泡.效率高的充气灯泡.1928年,兰米尔由于发明充气灯泡和对高温低压下化学反应的研究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美国化工学会颁发的帕金奖章.直到今天,兰米尔发明的充气电灯,也就是我们在物理学中学到的白炽灯,现在仍在广泛地使用着.

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汤马士·爱迪生所发明。但倘若认真的考据,另一美国人享利·戈培尔(Heinrich G??bel)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使用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电灯泡,而在爱迪生之前很多其他人亦对电灯的发明作出了不少贡献。1801年,英国一名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在1810年亦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享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

全部展开

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汤马士·爱迪生所发明。但倘若认真的考据,另一美国人享利·戈培尔(Heinrich G??bel)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使用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电灯泡,而在爱迪生之前很多其他人亦对电灯的发明作出了不少贡献。1801年,英国一名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在1810年亦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享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即时申请设计专利。 1850年,英国人约瑟夫·威尔森·斯旺 (Joseph Wilson Swan)开始研究电灯。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得到英国的专利,并开始在英国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装电灯。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他们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是他们无足够财力继发展这发明,於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爱迪生。 爱迪生购下专利後,尝试改良使用的灯丝。1879年他改以碳丝造灯泡,成功维持13个小时。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丝灯泡曾成功在实验室维持1200小时。但是在英国,斯旺控告爱迪生侵犯专利,并且获得胜诉。爱迪生在英国的电灯公司被迫让斯旺加入为合夥人。但後来斯旺把他的权益及专利都卖了给爱迪生。在美国,爱迪生的专利亦被挑战。美国专利局曾判决他的发明已有前科,属於无效。最後经过多年的官司,爱迪生才取得碳丝白炽灯的专利权。 爱迪生的最大发现是使用钨代替碳作为灯丝。之後在1906年,通用电器发明一种制造电灯钨丝的方法。最终廉价制造钨丝的方法得到解决,钨丝电灯泡被使用至今。 电灯泡的最大问题是灯丝的蒸发。因为钨丝上细微的电阻差别造成温度不一,在电阻较大的地方,温度升得较高,钨丝亦蒸发得较快,於是造成钨丝变幼,电阻进一步增大的循环;最终令钨丝烧断。後来发现以惰性气体代替真空可以减慢钨丝的蒸发。今天多数的电灯泡内都是注入氦、氩或氪气。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