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在△ABC中,BD为AC边上的高,BD=1,BC=AD=2,沿BD将△ABD翻折,使得∠ADC=30°,得到几何体B-ACD.(1)求证:AC⊥平面BCD(2)求二面角D-AB-C的大小的余弦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8:26:46
如图,在△ABC中,BD为AC边上的高,BD=1,BC=AD=2,沿BD将△ABD翻折,使得∠ADC=30°,得到几何体B-ACD.(1)求证:AC⊥平面BCD(2)求二面角D-AB-C的大小的余弦值.

如图,在△ABC中,BD为AC边上的高,BD=1,BC=AD=2,沿BD将△ABD翻折,使得∠ADC=30°,得到几何体B-ACD.(1)求证:AC⊥平面BCD(2)求二面角D-AB-C的大小的余弦值.
如图,在△ABC中,BD为AC边上的高,BD=1,BC=AD=2,沿BD将△ABD翻折,使得∠ADC=30°,得到几何体B-ACD.
(1)求证:AC⊥平面BCD
(2)求二面角D-AB-C的大小的余弦值.

如图,在△ABC中,BD为AC边上的高,BD=1,BC=AD=2,沿BD将△ABD翻折,使得∠ADC=30°,得到几何体B-ACD.(1)求证:AC⊥平面BCD(2)求二面角D-AB-C的大小的余弦值.
(1) 思路;首先证明AC于三角形BCD中哪两条相交直线垂直.
已知中,BD为AC边上的高,所以翻折后BD垂直面ACD.所以BD垂直于AC.再找第二条,在三角形ADC中,已知角ADC和AD.DC长度,易想到使用余弦定理算出AC边,为1.所以三角形ACD为直角三角形.所以∠ACD为直角.所以就找到两个相交直线BD和DC相交且垂直于AC .
(2)思路 从D点和C点作AB的垂线,两条垂线必定在AB上有同一交点,因为DC已知,两条垂线可算出,根据余弦定理就可以解出、
也可以用向量的方法,少动脑筋多动手,以AC CD边为直角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算出二面角的两个法向量.然后用公式算出COS 就是要求的SIN值.

我的回答被吞了,等等应该能看到。

(1),三角形BDC为直角三角形,推出DC为根号3,三角形ADC,由余弦定理得AC为1,易知AC⊥DC,又由于BD⊥DA,BDz⊥DC,所以BD⊥DAc,所以BD⊥AC,由AC⊥DC,BD⊥AC知AC⊥平面BCD
(2)作DH⊥AB于H,CI⊥AB于I,可推出DH=2/根号5,BH=2/根号5,AI=1/根号5,BH=1/根号5,所以HI=1-2/根号5,由公式DC^2=DH^2+CI^2...

全部展开

(1),三角形BDC为直角三角形,推出DC为根号3,三角形ADC,由余弦定理得AC为1,易知AC⊥DC,又由于BD⊥DA,BDz⊥DC,所以BD⊥DAc,所以BD⊥AC,由AC⊥DC,BD⊥AC知AC⊥平面BCD
(2)作DH⊥AB于H,CI⊥AB于I,可推出DH=2/根号5,BH=2/根号5,AI=1/根号5,BH=1/根号5,所以HI=1-2/根号5,由公式DC^2=DH^2+CI^2+HI^2-2乘以CI乘以HI乘以cosα,即可推出二面角的余弦值

收起

(1)∵△ABC中,BD为AC边上的高
∴几何体B-ACD中,BD⊥DA,BD⊥DC,DA∩DC=D
∴BD⊥平面ACD
又∵AC⊂平面ACD
∴AC⊥BD;
(2)由(1)中BD⊥平面ACD,BD⊂平面BCD
∴平面BCD⊥平面ACD
∵BD=1,BC=AD=2,使得∠ADC=30°
∴AB= 5,AC=1,...

全部展开

(1)∵△ABC中,BD为AC边上的高
∴几何体B-ACD中,BD⊥DA,BD⊥DC,DA∩DC=D
∴BD⊥平面ACD
又∵AC⊂平面ACD
∴AC⊥BD;
(2)由(1)中BD⊥平面ACD,BD⊂平面BCD
∴平面BCD⊥平面ACD
∵BD=1,BC=AD=2,使得∠ADC=30°
∴AB= 5,AC=1,AC⊥DC,BC=2
∴∠ABC即为AB与平面BCD所成角
则cos∠ABC= 255
http://www.jyeoo.com/math2/ques/detail/f2cd3c78-2f76-4219-9614-0c9ba5133dd8

收起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为BC边上的高,求证:AB²-AC²=BC*(BD-DC) 如图,在△ABC中,AB=AC,AC边上的高BD=10,P为BC边上任意一点,PM⊥AB,PN⊥AC,垂足为M、N,PM+PN? 如图 在△abc中 ad为bc边上的高 说明ab²减ac²等于bc乘(bd减dc)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等于AC,BD为AC边上的高,试探角CBD与角A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如图,在△ABC中,AB>AC,AD是CB边上的高.求证:AB的平方;-AC的平方;=BC(BD-CD) 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如图在△ABC中,角C=角ABC=2角A,BD是AC边上的高.求角DBC 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急. 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 如图,以知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D,CE分别为AC,AB边上的高如图,已知在锐角△ABC中,BD、CE分别为AC、AB边上的高,垂足分别为D、E,连接ED,M、N分别为ED、BC的中点.(1)MN与ED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2) 如图,三角形abc中,bd是ac边上的高,已知ab=8,bc=9,bd=6,则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为? 如图,在△ABC中,AB=AC,BD⊥AC,那么BC²=2CA*CD吗?试说明理由.图我没法画,AB=AC,BD是AC边上的高。就这个。 如图,AD为△ABC的边上的高,求证:AB²+CD²=AC²+BD² (面积法)如图,△ABC中,AB=AC,AC边上的高BD=10,P为边上任一点,PM⊥AB,PN⊥AC于点M,N.求PM+PM的值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P为BC边上任意一点,PF垂直AB于F,PE垂直AC于E,如果AB边上的高BD=a,试说明PE+PF=a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P为BC边上任意一点,PF垂直AB于F,PE垂直AC于E,如果AB边上的高BD=a,试说明PE+PF=a 如图,在△ABC中,∠A=40°,∠ACB=104°,BD为AC边上的高,BE平分∠ABC,求∠BFC和∠EBD的度数 如图,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AB/BD=AC/CD=3/2,BC=10cm,求△ABC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