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让子路留在卫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5:29:41
孔子为何让子路留在卫国

孔子为何让子路留在卫国
孔子为何让子路留在卫国

孔子为何让子路留在卫国
子路与孔子的特殊关系
子路,名仲由,祖上曾是地方官,到他父母这一辈,已沦落为平民.少年时期的仲由多半靠种地和打猎谋生,他的家乡卞邑(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与孔子所生活的鲁国都城陬邑(今山东曲阜)大约只有八九十里路的距离.青年时期的仲由经常提着猎物到都城去换粮食回家供养父母,后来曲阜地区有子路“百里负米”的传说.
在孔氏教育集团中,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最为特殊.从《论语》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他俩关系的一斑.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听了以后嘲笑孔子说:“有是哉,子之愚也,奚其正?”孔子也火了,骂子路说:“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一段对话发生于他们俩个共事20多年以后,可能是周游列国居卫期间,这一段话可以最清楚地反映两人之间的关系.子路与孔子在一起二三十年了,甚至一直到老,两人之间的对话还是这样“童言无忌”.这说明了两人关系的非一般性.
这不仅仅是个说话坦率地问题,也说明当时没那么多师道尊严,要不就说明两人不是一般关系.关系不是密切到一定程度,是决不能这样说话的.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整个孔子教育集团中最特殊的一对关系.也可以说,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孔氏集团中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只有有了这种关系,才能使二人说起话来口无遮拦.
有四件事情可以反映子路与孔子的关系,第一件是鲁国的大夫公山不狃(niu)与大贵族季氏不和,于是占据了费邑,搞独立王国,派人来请孔子前去共同治理.孔子当时正处在人生不得志的时期,有人邀请,能施展一下才能,正合心意.但子路出来阻拦了,在子路眼里,费邑那是乱臣贼子的地方,我们怎能到那里去.于是孔子只好作罢,并且对子路辩白说,我到了那里也是为那里作好事.
第二件事是晋国大贵族赵简子的家臣佛肸(xi)占据中牟,独立为王,也派人来请孔子去治理政务,推行孔子的主张.孔子又想去,但又被子路拦下.孔子无可奈何地说出“坚硬者磨而不薄,洁白者染而不黑,丘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的哀叹.
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子路是孔子教育集团中唯一能管住孔子的人,并且子路为人是有主张的,乱臣贼子或者是不正派的地方权贵,我们是不能到那里去升官发财的,即使是身处困境,也要耐得住寂寞,不务虚名.
从这两件事中既可以看出子路在孔氏教育集团中的地位,又可以看出他的人品性格----为人正直.谈到地位,在后人的理解中,在孔子教育集团中,除了孔子,其他人都是学生,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孔子建立一个学校,必须有老师,有管理者,孔子不能身兼几任,很多学校的事务都需要专人去办理,孔子需要合作者和管理者,子路其实就是这样的人物,子路的角色就象今天学校里的教务长一样.
第三件事也可以反映出子路与孔子不寻常的关系.孔子于54岁那年由于仕途不顺,政敌威胁,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这时,老弟子中陪伴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14年的只有子路.
第四件事是孔子68岁回国之后,有一年病得很重,子路看老师恐怕是不行了,便准备对后事进行料理,任命了一个学生充当孔子的家宰.在当时,只有贵族和大夫家里才能有家宰的.后来,孔子病好了,反而责备子路搞虚荣,但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孔子家的事都要通过子路来指挥的.这件事可以看出子路与孔子是什么样的特殊关系,连后事都要子路来张罗和操办.
实际上子路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老师,教授,譬如“六艺”中武艺,就是由子路来教授.到了后期,学校发展到较大规模,比如周游列国时,一出动就是上百辆车子,学生人数至少在几百人,这么多学生仅孔子一个人是教不过来的.因此,早期跟孔子一起办学的那批学生到了后来有的担任了教学任务,子路等人都分别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