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峨眉乐山简单的导游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3:48:36
求峨眉乐山简单的导游词?

求峨眉乐山简单的导游词?
求峨眉乐山简单的导游词?

求峨眉乐山简单的导游词?
峨眉山地处中国四川的西南部,在青衣江、大渡河之间拔地而起.这里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最高峰万佛顶,海拔三千零九十九米.传说这座大山是远古时期一位石匠的杰作.他用神锤神针,把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雕成这座雄奇巍峨的大山.远远望去,山势飘逸.又好似姑娘的两道秀眉目,因此石匠为它取名“峨眉山”.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佛教中普贤菩萨的道场.
为什么峨眉山会成为佛教名山?又为什么这里会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呢?其实峨眉山最初为人们所知并非佛教而是道教.这里曾是道家看好的风水宝地.是修炼成仙的理想居所,被道教奉为第七洞天.
传说这块石上所刻的“大娥”两字就是出自一位名士之手.公元九世纪未,一位道骨仙风的长者来到峨眉山.他成天访仙问道采药炼丹.闲暇之余常在这块巨石之下习武炼丹.这个人就是被道家奉为北五相的吕洞宾.
吕洞宾道号纯阳子.后人为纪念他,专门建起了这座纯阳殿.是娥眉山中最负盛名的道观.殿后的山坡上如今还保留完好.石碑记载了道教往日的辉煌.
然而不久,峨眉山的平静,却被传说中的一个老药农的奇遇改变了.一天清晨,年过花甲的蒲公象往常一样上山采药.突然他发现地上有一行大如茶盘、状如莲花的脚印.蒲公沿着这奇特的脚印一直追到山顶,脚印却消失了.随后伴随一阵天簌之音,茫茫云海中升起一轮五彩缤纷的光环.光环中有一头长着长长鼻子的白象,托着一位头戴金冠手握如意,盘腿座在莲花台上的菩萨.惊恐万分的蒲公倒头便拜.事后蒲公经一位高僧的点拔,才知道那就是佛教中的普贤菩萨的瑞相.后来他在发现普贤菩萨瑞相的崖顶,修建了一座专门供奉普贤菩萨的寺院,后人取名初殿,自己也皈依了佛门,这年是公元63年.从此峨眉山开始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普贤菩萨信仰.
普贤菩萨在峨眉山显相三百年后,高僧慧持不远万里,专程来到峨眉山朝拜.他发现息心岭一带地势宽广群峰环绕,是个修建寺院弘扬佛法的好地方.公元399年慧持在这里建造了这座普贤寺.这是峨眉山山上唯一一座以普贤法号命名的寺院.从此普贤的命运与普贤道场的兴衰紧紧联在一起.
佛教的进入打破了道教在峨眉山的一统天下.同时也拉开了峨眉山上佛道之争的序幕.
白蛇传的故事源于峨眉山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的白娘子是峨眉山上修炼千年后得道的蛇仙.她和青蛇幻化成人形从峨眉山来到杭州西湖.白娘子偶遇书生许仙,两人一见衷情结为夫妻.本以为从此可以幸福美满白头偕老.谁曾想遇见了和尚法海.这个和尚使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巨变.尽管白蛇早已得道成仙,并幻化为漂亮的女子.但她还是没能抵挡雄黄酒的药力.白娘子喝下酒后,很快显出了原形.发现真相的许仙被吓得魂飞魄散奄奄一息.白娘子历尽艰幸盗来仙草救了许仙的命,却挽回不了他的心.许仙最终皈依佛门,跟随法海和尚去了金山寺.白娘子与法海和尚争夺许仙,就象现实生活中佛教与道教争取更多的信徒一般.佛教提倡的众生平等和普贤菩萨提倡的“脚踏实地、注重实践”,既通俗易懂又易于修行,非常适合世俗常人的心态.比起道家的羽化成仙更为实际,更容易让普通百姓接受.峨眉山的佛教渐扩展自己的地盘.山中的道士有的远走他乡,有的干脆改信了佛教.普贤道场信者如云香火鼎盛.
此时戏中的白娘子已回天乏术,但为了抢回许仙她孤注一掷.使出浑身解数兴风作浪,水漫金山寺.白娘子和法海和尚各显神通.然而固然有千年道行白娘子,最后还是被法海收入钵盂中,镇压在雷峰塔下.就象白娘子拼命抢救自己的爱情那样.在峨眉山,道教做为本土宗教也竭尽全力维护着自己原有的地位.斗争也由此进行得更加的激烈.
唐会昌五年,即公元845年.当朝皇帝推崇道教.于是朝廷下令废除寺院驱逐僧尼,禁止佛教传播.佛像被毁,溶化钟器用来铸造钱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昌灭佛”.会昌灭佛持续了十年之久.峨眉山的佛教遭受重创.普贤寺也未能幸免.
公元874年新皇帝继位.开明的宗教政策,使峨眉山的宗教重新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这一年有一个叫慧通的和尚来到了峨眉山.满目疮痍的普贤寺使他心痛不已.于是他劝说自己的妹妹慧续法师上山,重修普贤寺共振普贤道场.慧续也就因此成为了进入峨眉山的第一位比丘尼.
普贤寺做为普贤道场最具代表性的寺院,经过整修扩建在公元876年重开山门.为了让普贤寺从此远离火光之灾.根据中国的五行学说中的水能克火之意,改名为白水寺.宋朝时又改作白水普贤寺.从此峨眉山中的佛教寺院越建越多,普贤道场重新兴盛起来.白蛇传故事的一波三折,巧妙折射出了峨眉山上的佛教逐渐取代道教的那段历史.尽管道教在峨眉山的影响比佛教较早.但是,由于普贤信仰迅速兴起和普及.道教退出了峨眉山的中心地位.众多的道观相继改成了寺院,形成了佛教独尊的局面.
白蛇传故事的结局在峨眉山还有另一个版本.经普贤菩萨的点化,白蛇和青蛇化作了牛心亭前的白龙江和黑龙江.奔流不息的江水冲刷着坚硬牛心石,仿佛在告诉世人,她们已皈依了佛门终成正果.
公元一世纪,也就是蒲公巧遇普贤菩萨瑞相的同时.一些佛教徒在峨眉山的东面凌云山麻浩崖壁上雕刻了这尊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佛像.五百年后,凌云山上又一次响起了铁器的叮当声.好奇的人发现,正在指挥众人开山凿壁的是一个叫海通的和尚.
凌云山位于峨眉山以东三十多公里的乐山境内.山下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每当雨季来临.肆虐的洪水象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吞没农田和房屋,百姓苦不堪言.此时普贤菩萨进入一个兴盛时期.此情此景促进海通禅师立下一个宏愿“在凌云山上开凿一尊与山齐高的大佛像,凭借佛的威力,镇伏洪水保佑苍生.”.由此,这个注定让后人惊叹的浩大工程在公元713年开始了.
在大佛的后面有一个山洞叫海师洞.当年开凿大佛时,海通就一直住在这个山洞里.为了保护修建大佛募集到的资金,海通愤怒地刺下自己的眼睛,也因此吓跑了前来勒索的贪官.每天,海通都要柱着拐杖,由小和尚搀扶着来到工地.他说“我虽然看不见,但要听着把大佛建成.”.可是,大佛的头像刚刚刻完,海通就园寂了.接替海通工作的章仇××也上调离任.后经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大力资助.这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程,才又得以继续进行.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这尊凝聚着三代人心血的佛像终于完成,取名乐山大佛.此时距海通和尚最初开凿大佛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十年.乐山大佛的建成,与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兴盛一起迎来了佛教在中国西南方鼎盛时期.
乐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弥勒座像.它代表未来,象征光明吉祥和希望.刚刚凿刻好的大佛,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它身穿樱珞披肩金碧辉煌,端座在为之避风挡雨的十三层木制楼阁大像阁内气势恢弘.公元十三世纪未,大像阁不幸毁于战火,乐山大佛从此裸露在风雨之中.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游客偶然间发现凌云山和周边的几座山峰恰巧组成一个仰面而卧的巨型睡佛,大佛恰巧立座于睡佛的心胸部位.这一发现印证了佛教所谓‘佛在心中’的古老圣喻.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睡佛怀拥大佛座东西面与峨眉山遥相呼应,形成世上罕见的佛教人文景观.
峨眉山虽地处中国偏远西南.但是普贤道场的兴盛历代受皇帝的重视.公元980年,宋太宗的一道圣旨给峨眉山带来了一场巨变.在这年秋季一个难得的睛天里,普贤寺的高僧 茂真和尚急匆匆的下山了.尽管不知其中原由,茂真还是昼夜兼程,匆匆来到了千里之外汴京.茂真和尚来到皇宫后,宋太宗请出了身怀六甲的皇后.原来宋太宗皇帝求子心切,想请 茂真和尚算一算皇后是否能为他生一个太子.茂真和尚沉吟许久终于答应了.他奏请皇帝准许他做三天佛事.皇帝答应了.茂真和尚率领百名僧众举行了隆重的法会.三天三夜日升日落.茂真一直在普贤菩萨像前焚香颂经.第四天佛晓,皇宫上空出现了一片金色祥云.没过多久,皇后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宋真宗赵恒.太宗喜得贵子,对普贤菩萨深信不凝.可是他那里知道,茂真和尚出家之前曾经还是一位颇有经验的医生,为了感谢普贤菩萨的恩德,.太宗皇帝御赐三千两黄金在普贤寺铸造普贤菩萨铜像.这座铜像高7.85米,重62吨.头戴金冠的普贤菩萨端座于白象背负的莲花台上.它造型精巧,比例匀称.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工艺水平都堪称绝世之作.随后太宗皇帝还御旨:全山各寺都要供奉普贤菩萨.并特别增设了官员驻扎在普贤寺,掌管全山宗教事务.从此峨眉山与山西武当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道场.
公元1600年,明朝神宗皇帝继位后.两次下旨拔款重修普贤寺.重修的普贤寺为了避免发生火灾.四壁都由红砖砌成没有用一根木材,人称无梁砖殿.砖殿园顶方墙,直观而又朴素的反映出天圆地方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墙上一千多尊铁制佛像围绕着当年宋太宗御赐的普贤菩萨的铜像,象征着普贤菩萨与三千弟子永驻峨眉山这片净土.无梁砖殿建成时,恰逢慈圣太后七十大寿.于是明宗亲笔御题“圣寿万年寺”,取代沿用了一千多年的寺名.同时神宗皇帝还特意赏赐了一枚“普贤愿王之宝”的金印.这枚金印,加上从斯里兰卡请回的嘉叶佛舍利和缅甸国王赠送的贝叶经,并称为万年寺镇山三宝.从此万年寺在峨眉山普贤道场的诸多寺院中,占据了中心地位声名远播.
四百多年来,无梁砖殿经历了大小十八次地震均安然无恙.公元1946年,万年寺又一次遭受灭顶之灾.其它建筑均遭大火化为灰烬.只有砖殿保护着普贤菩萨铜像巍然屹立在一片废墟之中.
到了明清两朝,峨眉山全山供奉有二百六十多座寺院,供奉着近三百尊普贤菩萨塑像,常年有数千僧尼吃斋念佛,居士信徒不计其数.普贤菩萨道场的香火达到了它的顶盛时期.
日月轮回,千古流传的白蛇传仍在吟唱着.自从蒲公当年见到普贤菩萨的瑞相之后,光环依旧,菩萨就再也没有现身.人们把这稀世罕见的灿烂光环叫作佛光.佛光在翻滚的云海中幻化一个佛的世界,僧侣们为自己构铸了一个圣洁的精神乐园.拥有亿万年生命的峨眉山淋浴在霞辉璀璨佛光里,深含着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