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的写作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9:29:58
归去来兮辞的写作背景

归去来兮辞的写作背景
归去来兮辞的写作背景

归去来兮辞的写作背景
《归去来兮辞》写作背景
  由于受儒家的影响,陶渊明年轻时曾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来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但作者所处的东晋时期,正是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高门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庶族寒门则遭到无理的压抑.作者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作过晋朝的大司马,但本身并非高门士族,在当时就已难避讥骂.到了陶渊明时代,家道衰落,他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重视.这时东晋政治又极端腐败,王公大臣忙于争权夺利,不断地互相倾轧和残杀.以陶渊明生活的主要时期来说,便经历了司马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保的乱政,桓玄的篡位,以及刘裕的拥兵自立.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陶渊明29岁出仕,在以后的10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不仅济世的抱负无从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地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耻辱.因而屡屡辞官回乡.公元405年秋天,由于叔父陶夔的引荐,他被用为彭泽令,在官80余日,逢郡遣督邮至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迎,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问乡里小儿.”即日解缓去职,结束了仕途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归去来兮辞》就是一篇他结束仕途生活的宣言书.
  作为一篇文学作品,这首辞的成就很高,历来为人所称诵,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可见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归去来兮辞》写作背景
  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元年,陶渊明为彭泽县令,上级派督邮(督察属县政绩的官吏)来县.县吏说应当冠带整齐,前往迎见.他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就辞官归隐.他在回家时,写下这篇文章表明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