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在一无色溶液中,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离子肯定不能共存:Ba2+、Mg2+、No3-.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3:09:04
Al在一无色溶液中,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离子肯定不能共存:Ba2+、Mg2+、No3-.为什么

Al在一无色溶液中,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离子肯定不能共存:Ba2+、Mg2+、No3-.为什么
Al在一无色溶液中,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离子肯定不能共存:Ba2+、Mg2+、No3-.为什么

Al在一无色溶液中,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离子肯定不能共存:Ba2+、Mg2+、No3-.为什么
因为如果是酸性溶液,HNO3与Al反应生成的是NO,不是H2.
如果是碱性溶液,含有大量的OH-,Mg2+与OH-不能共存.Mg2+ +2OH-=Mg(OH)2↓

2Al + +2OH- +2H2O = 2AlO2-+3H2↑;
由于无色溶液是氢氧化钠,Mg2++2OH-=Mg(OH)2(沉淀)所以镁离子不能共存;
有问题可追问!

与铝反应生成气体的是酸或碱 若是碱 则氢氧根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这题的答案是Ba2+、Mg2+不能共存,无论溶液是碱还是酸,二者都不能共存。

Al在一无色溶液中,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离子肯定不能共存:Ba2+、Mg2+、No3-.为什么 向一未知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无色未知溶液中一定有CO3 2- 错在哪?重点:如何改正! 金属与无色溶液反应在装有金属A的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B,此时A未溶解,加入一定量的水后A逐渐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将空气通入试管,溶液颜色很快加深,则B的化学式:A加水 向溶液中滴入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则证明溶液中有CO32-对吗为什么 Al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正确的是?1.cu2+ mg2+ cl- oh-2.ba2+ cl- oh- no3-但我觉得不应该因为1中有Cu,Al能置换Cu所以有H2产生吗? 在下列各变化中,E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为淡黄色粉末,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已知:反应1,A+B=C+D+E,反应2,E+F=G+H若反应1在溶液中进行,A是一种强碱,B是一种酸式盐,D是一种气体,且B遇盐酸有气体产生.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H+,Ba2+,OH-,CO32-,Cl-,NO3-且该溶液能与AL反应放出H2.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一只滴加一定量K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2、一 【初三】【追分】有甲乙两种无色气体和ABCDEF六种物质.有甲乙两种无色气体和ABCDEF六种物质,满足下列关系:常见金属A ①在气体甲中点燃产生黑色固体B②投入无色溶液C中产生浅绿色溶液F+ 判断某气体某气体有下列性质: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2.潮湿空气中形成雾 3.易溶于水,溶液使石蕾试纸变红 4.加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下列各溶液中分别加入Na2O2后,既有无色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A.(NH4)2SO4溶液 B.MgCl2溶液 C.NaHCO3溶液 D.CuSO4溶液请详解 可能含有大量下列离子:K+,H+,Mg2+,OH-,CO32-,Cl-的某无色透明溶液(不考虑水电离出的少量的H+和OH-),能与Al反应放出H2,(1)若反应时Al转变成Al3+并放出H2,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有——,——离子,一定 向AgNO3 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可能含有AgNO3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Fe(NO3)2C.滤渣中可能含 向AgNO3 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可能含有AgNO3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Fe(NO3)2C.滤渣中可能含 某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 为什么!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CO32-B.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该固体一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CO32-B.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 氯化钡溶液中加入A的无色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液中滴加B的无色溶液生成无色无味气体担任有白色沉淀.则A是 B是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放入铝片,立即有大量氢气产生,则下列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是A Na+ B Fe2+ C SO32- D 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