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处有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9:55:03
谁处有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谁处有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谁处有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谁处有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计划及教案 2010-08-29 11:07:1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居住的星球》
单元计划及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我们居住的星球,让学生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知道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志及作用,了解地球是什么样的.并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一是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方面:在6年级,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参与完整的和部分探究过程的机会.在完整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构造原有问题的答案、交流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在部分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探究过程某些方面需要的能力和理解力.
二是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方面:我们通过本单元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知道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志及作用,了解地球是什么样的.
二、活动分析和建议
在开展本单元教学活动时,可能还会碰到新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研究教学活动这样设计的意图,根据我们活动的设计意图来确定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向,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移.
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绘制我们自己的地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包括从他们的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的原理数据、整理分析、交流汇报等.虽然看似是学生自主的参与探究的完整过程,其实在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小学生毕竟还不能很好的开展完全自主的探究活动.
在整个单元的研究活动中,我们不要忘记这个单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生活的结合,我们只有引导学生从这样一个基础出发,我们的探究才能真正开花、结果!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措施
1、强化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5、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四、课时安排:
1、我们的生长发育 1 课时
2、地球 2 课时
3、地球仪 2 课时
4、地图 2 课时
5、建立“地球档案” 2 课时
自由研究 2 课时
1我们的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 通过对比认识生物的许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 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 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 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进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
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
二、新授
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
(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来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谁做的最好?
(5)教师提问:自己一年前猜测的正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2.探究三年级到六年级身高、体重等变化
(1)教师:请将三年级到六年级制成的“身体生长记录卡”集中起来,并把每年的相关数据记录在教材中的“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上.
(2)提问:如果要探究每一年里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应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归纳:我们可以计算出身高、体重等数据在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变化、四年级到五年级的变化、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也就是用后一年测量的数据减去前一年的数据.
(3)学生计算变化数据.
(4)提问:
(1)从身高、体重等变化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2)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归纳: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定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3.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与平均体重
(1)提问:我们已经有了每年的身高、体重数据,我们要计算男、女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我们该怎样做?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选学生作为样本:出生年月相同相近、男女同学选择的一样多、身体健康.
(2)教师选择做样本的学生:我们选出生年月在10月、11月、12月的同学,男女同学各10名.
(3)学生用作样本的男、女身高、体重数据计算三、四、五、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
(4)提问: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四、五、六年级每年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数据,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析数据以后,教师归纳:通过平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四年级以前,也就是10岁以前,男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略大于女同学,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也就是从10岁开始到12岁,女同学在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方面都超过男同学.
4.认识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
(1)提问: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你认为他们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鼓励学生从身高、体重、精神风貌等方面来给人的一生划分阶段.
(2)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划分年龄阶段.
(3)出示一幅一个人从婴儿老年的图片,教师归纳并板书:婴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
(4)对照图片说一说自己处于哪个阶段?还将经历哪几个阶段?
三、全课归纳,并要求学生提出课外延伸的问题
1.教师小结: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儿童时期,要珍惜每一个年龄阶段,让我们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充实而有意义.
2.课外延伸:关于“我们的生长发育”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准备怎样去研究?小组内相互交流,课外就按照小组研究的方法去研究.
第二课时
一、展示课前准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资料.
二、引导学生研究遗传与变异现象
1.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照片与爸爸妈妈的照片对比,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对比?反馈中引导学生从五官、皮肤、头发等方面对比.
2.教师提观察对比的要求:(1)观察要认真.(2)将观察到记录在表格里.
3.提问:从对比中有什么发现?
4.教师归纳:经过对比,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长相、眼睛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5.出示一组母子动物的照片,母子之间毛色、花纹、体态上有一定的形似性:
让学生观察一组稻子从“稻谷种子——稻谷秧苗——成熟的稻子”照片.
让学生观察以后反馈:有什么发现?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动物和植物也有遗传现象.
6.教师提问:在观察对比自己与父母的照片时,除了具有一些相似性以外,还有什么发现?
7.学生观察对比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照片,寻找不同的地方,并要要求学生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表里里面.
8.观察以后反馈: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从肤色、嘴巴、头发等方面找差异.
9.教师出示两对双胞胎学生的照片,学生观察以后反馈:双胞胎之间有差异吗?
10.归纳变异现象的概念:
11.引导学生认识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12.全课小结:在我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的遗传一直影响着我们,同时因为多种原因,我们也与父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变异现象,而且遗传与变异现象也是生物的一个特性,影响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三、课外延伸:收集有关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办一期有关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小报.


2地球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第1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知道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5.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8.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9.会查找、收集、分析处理关于地球的资料及信息.
教学准备
1.查找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等相关资料.
2.稍大一点的三夹板,带桅杆的轮船模型或者地形地球仪.
教学过程
课前师生收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史过程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学生朗读单元课题,提问:我们居住的星球叫什么?
2.谈话: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唯一星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关于地球,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3.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4.谈话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共同探索关于地球的这么多的奥秘.到本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来进行地球知识竞赛,大家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最多.对地球知识的学习,还是让我们从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开始吧.
二、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历史.
1.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收集了不少人类探索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史资料,同学们分小组分享你们的收集成果吧,交流交流人类特别是古代的人们,在探索地球的历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有哪些主要的观点?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2.学生分组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放在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上,梳理出: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
4.提问: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哪种观点最接近现在的情况?古希腊人是通过什么现象提出这种观点的呢?
5.演示模拟实验,师生讨论.
用一张大一点的三夹板模拟海平面,一个带桅杆的船的模型,模拟船在海上的航行,再现古希腊人看到的情形.
6.谈话:这个现象激起了科学家的好奇,他们从这种反常的现象中大胆地提出了海平面不是平的,而是弧形的观点.古希腊人由海平面是弧形的联想到整个地球是球形的,他们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先生,首先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点,这是人类对地球认识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他们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振奋人心的,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因此,在当时还只是一个猜想.他们是怎样寻找证据的呢?
7.学生阅读资料,讲故事,谈感想.感知人类寻找证据,对地球形状进行的艰险的探索活动.
三、观察图片,计算数据,构建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知.
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从太空远观地球了,地球真的是一个“地”球吗?也就是说是一个以陆地为主的球体吗?
2.学生计算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以及它们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感知陆地和海洋、地球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得出结论.
3.观看关于地球的图片,包括从太空、月球上看地球的照片,地球上一些美丽景色的照片,感知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美丽的景象.让学生建立和舒发对地球的美丽情感.
4.画“太空中的地球”图,写关于地球的解说词.
四、课堂小结: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3地球仪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第2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4.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5.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观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 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故事片和观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 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4.演示用的篮球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部队马上行动!”(上述故事情节也可以由教师口述,学生倾听.)
教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
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认识和研究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比例缩小若干倍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借助地球仪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地球的一些知识.
2.了解地球仪的种类及简单结构.
教师提问:大家见过的地球仪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种类?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发言.教师播放搜集的地球仪种类的图片,并适当介绍地球仪的种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学习地球仪的组成.(对于地球仪种类的介绍,也可以由教师直接口述.)
三、观察模型,探求新知.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大家有哪些发现?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哪个组的发现最多.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看看文中的小资料.
学生观察、交流,并做好记录.教师巡查,及时地提示观察内容,给学生以帮助.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有的学生看到了陆地和海洋,还有许多国家;有的学生看到上面有洲界线和国界线;有的学生看到了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有的学生还提出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地球仪的轴是倾斜的;有的学生看到地球上密布着经线和纬线;有的学生看到北极点在海洋之中,而南极点却在陆地上;有的学生看到了中国的形状象一只雄鸡;有的学生看到了大片的沙漠;有的学生观察到有的国家很大,有的国家却找不到……)
(上述学生的发言是凌乱的,也有一些是不准确的,教师要有选择地板书.板书时,尽量将有联系的名词分类写,为后面的梳理做好铺垫.)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同学们有很多发现,有必要进行梳理.
(演示讲解,并适时地将板书归类整理)
⑴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⑵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即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中,北半球有两条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在南半球,有两条相对应的纬线:南回归线、南极圈.
⑶ 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为使英、法等国和非洲大陆上的各国同属一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和西经20°为界.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⑷ 地球仪上还有图例,表示陆地、海洋、国家位置、洲界等
⑸ 经线和纬线构成了经纬网,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四、简单制作,巩固知识.
1.教师提出要求:学习了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同学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大致的轮廓,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制作?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看课后的制作提示.
3.学生动手制作,并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做的简易地球仪.
五、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关于地球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只是认识、了解了一些主要的标识.请同学们课后再找一找,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4地图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第3课)
教学目标
1.看地图,明确地图的含义,了解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4.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8.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等)或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地图及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学生读图,收集标识的信息,初步了解地图标识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分组读图,收集信息.
(3)学生汇报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发现地图上有很多标识帮助人们读懂地图.
(4)出示书上地图,小组展开比赛,收集有关标识的信息,并把观察到的标识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标识多.
(5)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常见标识的意义.
2.阅读资料,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进一步了解地图标识的功用.
三、综合运用.
1. 读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获得这两地的信息,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1)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小组说一说从图上了解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的哪些信息.
(2)通过交流汇报,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再次迁移,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深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发展.
2.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画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在人类的探索过程中,麦哲伦的航行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他第一次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形.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要收集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在这次活动中,首先要学生联系前面关于地球仪的有关知识,看懂世界主要国家分布图,弄清楚各个大洲、大洋在平面图中的位置关系,然后大致画出麦哲伦航行路线图,学生通过地图知识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5建立“地球档案”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第4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构造
2.了解有关地球过去与现在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4.学会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制作一份“地球档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组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地球的影像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惟一场所,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完年,地球有许多的秘密,你知道它哪些秘密?
2.学生交流有关地球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研究地球的构造.
(1)提问:关于地球的构造,你们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出示地球构造示意图,教师讲述:地球的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了解地球的过去与现在.
(1)谈话: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以前发生过许多事情和千奇百怪的变化,关于地球的过去,你们都了解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3)播放影像资料,讲述:同学们你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我们用更直观的方法来了解一些地球过去的事情.
(4)谈话:刚刚我们一起经历了地球的过去,那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地球的现在,你们又了解多少呢?
(5)学生交流讨论.
(6)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
3.建立“地球档案”.
(1)谈话:今天我们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这么多,干脆我们把它们整理起来合理的利用它们,为地球建立一个“档案”,你们觉得怎么样?
(2)谈话:可以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呢?
(3)学生讨论,小组整理制作“地球档案”.
三、拓展延伸
举办“地球档案”展览.评一评,哪些小组制作的最有创意.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

全部展开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收起

hakhlfsa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