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总结数列部分 请给列个提纲 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8:29:59
高中数学 总结数列部分 请给列个提纲 谢谢

高中数学 总结数列部分 请给列个提纲 谢谢
高中数学 总结数列部分 请给列个提纲 谢谢

高中数学 总结数列部分 请给列个提纲 谢谢
数列综合
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在很多问题上的解决方法都与函数相似.比如,在分析数列性质时,往往都要从数列中每一项的下标分析入手,这一点,与解决函数问题时要从对自变量的分析入手一样.函数与方程及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数列问题又可与方程和不等式相结合.因此,在解决数列问题时,要注意重在方法上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相类比,同时也充分关注到数列本身的一些特殊性质.
1.已知是关于的一次函数,是关于的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的抛物线,数列满足,而恰为数列的前项和.
(1)证明为等差数列,说明首项a1与公差d的符号;
(2)求出满足的最大正整数,判断此时与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当a1=21时,求出与的解析式.
分析: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的应用,综合考查数列与函数的综合.
解析:
(1)设,
∴,
∴(常数)
∴是公差为k的等差数列.

∴,
又的图象开口向下,且对称轴为
∴的公差d=k<0且


(2)

∴,∴
∵n∈N*,∴满足的最大正整数n=6.


,∴
(3),∴k=-4,b=25,
∴,
反思:对于第(2)问,可以结合二次函数性质及等差数列性质,
法二:∵开口向下,对称轴且由等数列前n项和公式可知
∴图象与x轴交点横坐标为.
∴S11= 11a6>0,S12=6(a6+a1)<0
∴a6>0,a7<0
∴a1>a2>a3>…>a6>0>a7>a8>…
2.已知点是函数(a>0且a≠1)的图象上的一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数列()的首项为c,且前n项和满足.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前n项和为,问的最小正整数n是多少?
分析:本题考查数列知识的综合运用,与的关系,以及特殊数列求和及不等式的相关知识,解题过程中注重化归为基本问题.
解析:
(1)∵,∴
∴,

∵是等比数列,∴
∴c=1且公比
∴,

,∴且b1=S1=1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当n≥2时
当n=1时b1=1=2×1-1
综上,()
(2)


由得
∴满足的最小正整数n=112.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对任意的n∈N+,点均在函数(b>0且b≠1,b,r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1)求r的值;
(2)当b=2时,记(n∈N+),求数列的前n项和.
分析:本题考查与的关系,即由求,以及特殊数列求和.
解析:
(1)由已知
∴a1=S1=b+r,a2=S2-S1=b2-b,a3=S3-S2=b3-b2
∵是等比数列,∴
∴(b2―b)2=(b+r)(b3―b2),化简得(1+r)(b-1)·b2=0
∵b>0且b≠1,∴1+r=0,r=-1
(2)由(1)知
∴a1=S1=1,
∴,
∴ ①

①-②:


反思:错位相减求和时注意运算.
4.曲线C:y=(x+a)3(a≠0),以P0(0,a3)为切点,作曲线C的切线交x轴于Q1,过Q1作x轴的垂线交曲线C于P1(x1,y1);以P1(x1,y1)为切点作曲线C的切线交x轴于Q2,过Q2作x轴的垂线交曲线C于P2(x2,y2);如此继续下去,得到点列
(1)求与的关系(n≥2);
(2)求,的通项公式.
分析:本题考查导数,数列的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解析:
(1)
∴过点的切线方程
其中
令y=0,∴
若存在n0使,则当n0=0时,与已知矛盾!
∴,
∴,∴

(2)且,
∴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

反思:注意题目中出现了形如的递推关系,可利用如下待定系数法求通项公式.
令 ,∴
∴,

∴在时数列即为公比是p的等比数列.
5.已知曲线(n=1,2,…).从点P(-1,0)向曲线引斜率为的切线,切点为.
(1)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
(2)证明:.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圆、函数、数列相关知识,包括圆的切线,不等式放缩,函数单调性,求函数最值等,注意化归,同时关注几何图形及方法应用.

解析:
(1)圆,圆心,半径
∴,
∴,即
由得
∴,即
(2),



又,
令,∴
令得
对给定区间有,∴在单调递减
∴,即
而当n≥1时2n+1≥3,∴
∴即.
反思:本题(1)问充分关注了几何图形特征,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计算量小,第(2)问综合了数列单调性与函数单调性问题,注意方法的比较.
课后练习
1.已知函数,M(x1,y1),N(x2,y2)是图象上的两点,横坐标为的点P满足(O为坐标原点).
(Ⅰ)求证:y1+y2为定值;
(Ⅱ)若,其中n∈N*,且n≥2,求;
(Ⅲ)已知,其中n∈N*,为数列的前n项和,
若对一切n∈N*都成立,试求m的取值范围.
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n为正整数).
(Ⅰ)令,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令,试比较与的大小,并予以证明.
参考答案:
1.解析:
(Ⅰ)证:由已知可得,
∴P是MN的中点,有x1+x2=1.



(Ⅱ)由(Ⅰ)知当x1+x2=1时,
,
,
相加得



(Ⅲ)当n≥2时,
.
又当n=1时,
∴.

.
由于对一切n∈N*都成立,

∵,当且仅当n=2时,取“=”,
∴.
因此.
2.解析:
(Ⅰ)在中,
令n=1,可得,即
当n≥2时,∴,
∴,即.
∵,∴,
即当n≥2时,.
又b1= 2a1=1,∴数列是首项和公差均为1的等差数列.
于是,∴.
(Ⅱ)由(Ⅰ)得,所以


由①-②得



于是确定与的大小关系等价于比较与2n+1的大小
由2<2×1+1;22<2×2+1;23<2×3+1;24<2×4+1;25<2×5+1;……
可猜想当n≥3时,.
证明如下:
证法1:
(1)当n=3时,由上验算显示成立.
(2)假设当n=k(k≥3)时猜想也成立.
则当n=k+1时
所以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综合(1)(2)可知,对一切n≥3的正整数,都有.
证法2:当n≥3时

综上所述,当n=1,2时,当n≥3时.

啊,我知道一个总结的比较好的
数列通项公式解法
http://blog.hengqian.com/UploadFiles/2008-1/16266082.doc
http://www.ksbs.cn/upload/jiaoan/20091204110724G.doc
这两个很好
你直接下载下来
我看过
绝对安全
总结的也不错
你可以都参考下

数列部分题型主要是求和求通项,根据递推公式求通项,证明不等式
求和一般就4种方法:错位相减,裂项相消,倒序相加,分组求和
用递推公式求通项,题型很多很杂,有前后两项是商的关系,是指数关系,是一次关系等,都是通过变形成类等比或等差列再求通项或求和
证不等式要用到放缩处理使得其可以求和,要是不会放缩就用数学归纳法证
基本上数列就是这个大纲,具体的方法,还得做题中掌握,冰...

全部展开

数列部分题型主要是求和求通项,根据递推公式求通项,证明不等式
求和一般就4种方法:错位相减,裂项相消,倒序相加,分组求和
用递推公式求通项,题型很多很杂,有前后两项是商的关系,是指数关系,是一次关系等,都是通过变形成类等比或等差列再求通项或求和
证不等式要用到放缩处理使得其可以求和,要是不会放缩就用数学归纳法证
基本上数列就是这个大纲,具体的方法,还得做题中掌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你把数列的题都见过,做过了才会在大脑中形成纲领,做起来才会思如泉涌
我只能给你说个大概,我去年才上大学的,对数学很感兴趣,你可以到QQ上找我问题--826688767

收起

记住数列的基本公式,然后记住几种常用的求递推公式的方法。
去我百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