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尼采 处世之道 材料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3:11:51
关于尼采 处世之道 材料的作文

关于尼采 处世之道 材料的作文
关于尼采 处世之道 材料的作文

关于尼采 处世之道 材料的作文
一知“半”解读尼采的“处世之道
  
  星期天我清理书架偶翻到二十年前大学好友彤毕业前的一本赠书《尼采诗选》,泛黄的书页里隐露一片书签,随手翻开,书签夹在尼采的一首《处世之道》诗页上.
  我小声地默读了一遍,想起彤临别前赠书的情景,彤说:“希望你在分别的日子偶尔翻开它,偶尔读读尼采,偶尔想起我……”
  一晃20年过去了,大学时代的尘封“文物”,真的久未翻动了.想想如今彤已经在地球的西方大洋彼岸生活了近十多年光景.她和在美利坚的犹太血统的丈夫又生了两个混血儿子.在电话里告诉我现在已经是个地道的基督徒了,尽管她的父母是地道的马列主义信徒,而且在省级党政机关曾任一定级别的职务,她终于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和人生道路.每当我接到她从大洋彼岸打来的电话,一听到彼此的声音都激动的不得了,每次都情不自禁煲长达一两个小时的电话粥.交谈中她总爱说我:“慧卉,你没有变,可我早就变了.”
  是的,在她的感觉里我依然是如学生时代那般单纯,理想化,但彤已经非常的现实了.然而,我自己知道,经过20多年的社会实践磨练,不变是不可能的.我也是在摸打滚爬的经历里领悟世间的人情世故,在不断慎独里体会自己的成败得失,想让自己成熟起来.完美,是我一直不变的追求,真诚是自己最富魅力的性情,在不断的付出和得到过程中,在受到无辜伤痛和得到真情关怀里感受充实的人生.冷静玩味观察着视线所及,闲时静心读书,领略其中的各色人等的处世之道,从中得到一些体味和借鉴.
  众所周知,尼采是活跃在十九世纪的一位在全世界起过广泛影响的德国哲学家和诗人.各国著名文豪如:托玛斯.曼,里尔克,海塞,肖伯纳,叶芝,纪德,斯特林堡,奥尼尔,以致于我国的鲁迅和郭沫若,郁达夫都曾受过尼采的影响.他的这首小诗是这样描写“处世之道”的:
  处世之道
  别在平原上停留
  也别去爬得太高
  打从半高处观看
  世界显得最美好
  二十年前我读这样的诗,不一定彻悟,今天读来,不禁令我想起我国清代学者李密庵的那首《半字歌》,亦称《半半诗》.这首诗气韵贯通,文笔流畅,颂田园,写人伦,叙情趣,论时弊,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与尼采的处世之道似有异曲同工之意.李密庵《半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世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读两大诗人的诗,关键字是落在这个绝妙的“半”字的拿捏上.
  “ 半”另一个极端是“满”,除了做人做事,就艺术而言好像也忌讳一个满.如画家忌讳画面的满,成功摄影作品更避一个满……天上的圆月固然很美,半月弯弯的意境更令人有美妙的期盼和悠长的遐想余地.尼采诗语:“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纵然有登峰造极“一览众山小”旷远,但在半山腰观望风景可仰可俯,可上可下,上下左右可进可退,那可比峰顶视觉张力大多了.
  人们总把追求圆满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可是有谁能达到真正的“圆满”既完美?在追求那份圆满征途上精疲力尽,不堪重负.如果选择“中”与“半”更能让人在现实里找到回旋解压的状态.尼采的”处世之道”既是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 ,有种观点倡导生活的最高典型应属中庸生活.尼采的《处世之道》寥寥四行和一首《半半歌》28行的小诗把这种理想很绝妙地表达了出来……
  于是又想起林语堂先生在《谁最会享受人生》中,剖析中国人的生活模式,提出的看法:“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实行一种中庸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哲学.他很欣赏《半半歌》所描画的那种自然放浪的生活.林语堂先生说:
  “我相信主张无忧无虑和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学,一定要叫我们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一个彻底的道家主义者理应隐居到山中,去竭力摹仿樵夫和渔父的生活,无忧无虑,简单朴实如樵夫一般去做青山之王,如渔父一般去做绿水之王.不过要叫我们完全逃避人类社会的那种哲学,终究是拙劣的.此外还有一种比这自然主义更伟大的哲学,就是人性主义的哲学.所以,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
  我以为半玩世者是最优越的玩世者.与人类生活问题有关的古今哲学,还不曾发现过一个比这种学说更深奥的真理,这种学说,就是指一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那一种有条不紊的生活.这种中庸精神,在动作与静止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所以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有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完全不做工,或是可以称心如意地资助朋友;钢琴也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还是给自己消遣;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史够摆满屋里的壁炉里;书也读读,可是不能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寄给泰晤士报的稿件一半被录用一半退回--总而言之,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李密庵在他的《半半歌》里把这种生活理想很美妙的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如把道家的现世主义和儒家的积极观念配合起来,便成中庸的哲学.因为人类是生于真实的世界和虚幻的天堂之间,所以我相信这种理论在一个抱前瞻观念的西洋人看来,一瞬间也许很不满意,但这种是最优越的哲学,因为这种哲学是最近人情的.我们承认世间非有几个超人--改变历史进化的探险家、征服者、大发明家、大总统、英雄--不可,但是最快乐的人还是那个中等阶级者,所赚的钱足以维持独立的生活,曾替人群做过一点点事情,可是不多;在社会上稍具名誉,可是不太显著.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名字半隐半显,经济适度宽裕,生活逍遥自在,而不完全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人类的精神才是最为快乐的,才是最成功的.”
  有人说酒醉半酣,半梦半醒的感觉最舒畅,半新半旧的衣服最舒服,半明半暗的景致最迷人,半推半就的举止更撩人,半人半仙的生活最逍遥……
  总之,生活中的各种韵味又何不是因此“半“而延伸魅力?如果说尼采的“处世之道”的哲学算是浓缩精炼,那么《半半歌》里的意境应是抒到淋漓酣畅了.
  20年后,我突然明白了比我成熟的好友彤为什么把书签夹在这尼采《处世之道》的扉页.我只有悄然感叹流逝青春岁月里曾追求完美经历的种种境遇的痛苦压力和无奈.人到中年终于悟到些许中庸之道的文化.于是我把彤的赠书又小心翼翼地码回书架,但这次已把尼采的那页《处世之道》一知“半”解地藏于心间了.

关于尼采 处世之道 材料的作文 尼采《处世之道》为材料议论文论据? 帮忙读材料,尼采《处世之道》处世之道 尼采 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本诗表达的是尼采的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你是否同一他的看法?你认为从不同的位置上 关于处世之道的名人名言 一首关于尼采的诗,读完之后的感想处世之道 尼采 别停在平野上面!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看了这首诗,有什么感想?写一些 字数越多越好 一首关于尼采的诗处世之道 尼采 别停在平野上面!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看了这首诗,有什么感想?写一些 写一篇高中作文(不要复制)处世之道,不要爬上山顶,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尼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作文 角度请高手们看看这篇材料作文能从哪几个角度入手...我看了半天没头绪- ..材料:“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下,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母亲的处世之道 尼采杜甫看山,处世之道求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有素材啊: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篇 处世之道文言文的道是什么意思 儒家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谈老子的处世之道 有关处世之道的名言警句 处世之道是什么? 关于尼采的简介 何为处世之道 何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