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周而不比)读后感要一篇论语中“周而不比”的读后感.急用.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0:09:12
论语(周而不比)读后感要一篇论语中“周而不比”的读后感.急用.谢谢!

论语(周而不比)读后感要一篇论语中“周而不比”的读后感.急用.谢谢!
论语(周而不比)读后感
要一篇论语中“周而不比”的读后感.急用.谢谢!

论语(周而不比)读后感要一篇论语中“周而不比”的读后感.急用.谢谢!
读《论语》感于“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简言之就是“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这可以作为我们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准.
君子和小人有道德高下之分,是显然的,但如何区别却是一个古今中外都很难解开的题目.孔子的“周”和“比”就是为这一问题给出的一个关键的评判标准.
“周”的意思是:亲和、调合.也就是说在一群人中,君子可以亲和地对每个人.反之,“比”虽然也有“亲近”的意思,不过以具体作比,就是说,在一群人中,小人只与喜好相近的亲近,对喜好不同的则施以打击.
我觉得小人爱亲近喜好相近的,本来不算错误.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自身的个性、爱好,遇到兴趣相投合的人,乐意与之相交,是人之常情.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因与黄庭坚、秦观等人兴趣相投,故诗文相酬,互相交好,你能就此说苏轼是小人吗?肯定不能.
相反,纵观苏轼一生的事迹,他非常符合孔子对于“君子”的评定标准.他的一生中,朋友有很多,相熟的更多,而且各个阶层的都有,有和尚、道人、底层百姓、商人、普通官员等.他们对他都很好,他被贬海南的途中,有一位经商的朋友不远千里一路护送.他在海南的时候,日常生活条件级差,但当地的百姓都对他非常照顾,领近的农户还教他如何种田.这无疑也可以说明苏轼待人也很亲和,也能得到众多人的爱护.这就是“周”.
小人的错,就在于“比”,在于他勾结一批人的同时必然打击另一批人.而他对喜好不同者的打击批评不是公正、合理的,也不是以纠正对方的缺点错误或完善某件共同参与的事件为目的的,而是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以满足自己的情绪、爱好和物资享受的.在这一点上,苏轼正可以作为反例.他一生没有私敌,即使在公事上,他也对事不对人,有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良心准则.他的两次贬谪,一次是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结果被贬至黄州;一次是不同意司马光的保守,结果被贬海南.他第二次被贬是在司马光重新掌权,认为他既然遭到王派的打击,必然是反对变法的,故招他回京,希望他能作为反对派的骨干的情势下,可是他并没有因为王派对他的政治打击,就全盘否定新法的作用,所以惹恼了当权者.可见,他是“不比”的.
他“周而不比”,是“君子”的典型代表.这与他的心态有关.他迁谪杭州时,写了一首诗,说“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当然,可能打钟道人与他并无交情,但是他的心态很乐观,将任何人任何事都作善意的解释.可见,作为“周而不比“的君子,首先要以善意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才是做到真正“周而不比”的关键.
自己写的,合适就用吧~
-------------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