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较之于唐诗宋词的发展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3:42:13
元曲较之于唐诗宋词的发展有哪些?

元曲较之于唐诗宋词的发展有哪些?
元曲较之于唐诗宋词的发展有哪些?

元曲较之于唐诗宋词的发展有哪些?
“唐诗、宋词、元曲”,这是文学史家对三个朝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的最简洁的概括,如今已经成为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常识.“元曲”,本应包括元人的“杂剧”和“散曲”两大部类.其中,杂剧是可以在舞台上演出的戏曲,散曲则就是一首一首的诗歌.故就“散曲”来看,“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倒是恰恰概括了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演变的相关历史: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此后则一变而为宋词,再变而为元曲.换言之,词是继诗而兴的新诗体,曲则是继词而兴的新诗体.这样的变化,自然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完全可以在我国古代的诗歌传统中得到解释.
在我国古代,所谓“曲”,就是指可以配上乐谱歌唱的歌曲,其文字部分就相当于后来的“歌词”;而所谓“散曲”,甚至可以说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历来讲究与音乐的结合,“诗”也就是“歌”.例如,最早的《诗经》,其中的《雅》、《颂》就多属庙堂乐歌,《风》则是民间乐歌;从汉代开始采集的乐府诗歌,本来也都是民间乐歌.可见,“诗”、“歌”合一的传统在我国非常悠久.但是,由于后来的诗歌创作逐步走上了文人化的道路,逐步脱离了音乐,所以在最为辉煌的唐诗的时代,便又出现了专门供人们歌唱的“词”,并在有宋一代走向了新的辉煌,这就是“宋词”.这种现象说明,诗歌创作如果重“诗”而轻“歌”,甚至有“诗”而无“歌”,就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尤其是难以满足民间的需要.因为同样的道理,“曲”之所以会“继词而兴”,也无非是因为宋词的发展最终也走上了脱离音乐的文人化的道路,因而社会也就需要与音乐结合的新诗体.这是从创作体裁的流变来看,此其一.其二,散曲创作之所以会在元代得以兴盛,当然还与这个朝代的民族特点有关.众所周知,元朝是蒙古民族入主中原之后建立的一个朝代.蒙古民族自古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性格豪放粗犷,酷爱歌舞,甚至可以说歌唱已经成为他们非常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民族性格与风俗习尚,无疑是催生散曲的关键性前提和因素.我们从散曲的曲牌中可以看到,它们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唐宋的词牌,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蒙古或其他北方民族的歌谣俚曲,故散曲也被称作“词余”和“北曲”、“北乐府”、“今乐府”等等,足见其与两者存在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正如明代骚隐居士《衡曲尘谈》所说:“自金元入中,所用胡乐嘈杂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制新词以媚之;作家如贯酸斋、马东篱辈咸富于学,兼善音律,擅一代之长.……大江以北渐染胡语.”亦如徐渭《南词叙录》所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部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可见,蒙古民族等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带来了审美品味的巨大的新变化,这正是散曲“遂为民间之日用”的决定性原因.
也正是因为如此,散曲便表现出了与过去的词的既有继承性又有差异性的许多特点,其主要如:第一,从内部规则看,散曲与词类似,也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句式、谱式之类,但又允许在用字、用句、用韵等方面或者有所增减,或者有所变化,而不必像填词那样拘泥;第二,从结构体式看,散曲可分为小令(包括带过曲)和套数两类,小令由一个曲牌构成,套数由两个或更多的曲牌构成,这显然是在词的基础上的发展,又与每首词作只能由一个词牌构成不同.由此可见,散曲比词具有更为本色、更为灵活、更为便利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无非都是为适应当时歌唱的需要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