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是怎样发展演变的12小时内必须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4:35:12
纸是怎样发展演变的12小时内必须回答

纸是怎样发展演变的12小时内必须回答
纸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12小时内必须回答

纸是怎样发展演变的12小时内必须回答
中国是世界造纸技术发源地,人们常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实在公元前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用麻质纤维造纸的技术.
  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宦官蔡伦,总结了前人和民间的造纸经验,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等一此廉价材料,捣烂制成浆液后,将其均匀地铺摊到细竹帘上,制成薄薄的纤维层,然后挤压晾晒,使其干燥,创造了人造的、可用于书写的纸.
  近年来,一些考古学家在新疆的罗布淖尔汉代烽燧遗址、西安霸桥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更早的古代麻纸和其它类纤维纸,由于其质地粗糙,是否能用于书写,能否还称其为纸,尚有待于研究.但蔡伦所创造的一整套造纸工艺和方法,一直流传至今,他在造纸术的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够的.中国发明的造纸技术,对世界造纸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传播起到了极大作用.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在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关于蔡伦发明造纸见之古籍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针对企图否定蔡伦是造纸术发明人,否定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的歪风,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一致认定,蔡伦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
  据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会石建厚同志考证.位于洛阳汉魏故城近郊的缑氏(今本魏书注: “纸氏”作“缑氏”,马涧河流经缑氏那一段河流古时为“造纸河”,沿岸原有“造纸河碑刻”,昔已失损.据史书记载:汉和帝曾到缑氏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纸庄(现分前纸庄和后纸庄,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资源(如麻、楮林等).
  近年来,在其附近的汉代墓葬中,发现有数百块形状各异的空心砖砖的规格为长140—169公分,宽52—70公分,厚14—17公分),既有不同的砖孔,又有不同的榫口,如同现代建筑的预制构件,象是按一定程序装配的.汉代造纸的焙干体是什么样式,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和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说:“焙纸先以砖砌成夹巷.用砖盖夹巷,火薪从头穴烧发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相对照,这些特制的大型空心砖很可能是汉代用于修筑纸焙干体的原材料.在这些出土的大型空心砖的砖面上,绘制有很多楮树、木芙蓉、扶桑的图案,这些树皮都是造纸原料,很可能反映了当时造纸的现实.如果我们按照空心砖孔、榫口、传热程序来研究恢复造纸所用的焙干体,将会使研究汉代造纸工艺取得新的突破.
  自从蔡伦改进造纸技术以后,造纸业就迅速发展起来.到了晋朝时候,纸就为人们普遍使用,代替了帛的地位.
  两晋、南北朝时候,造纸的原料已经不限于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东西,它的范围逐渐扩大了.
  西晋的文学家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剡溪 (现在的浙江嵊县地带)出产古藤,可以造纸,所以就把纸称为剡藤.
  隋朝的虞世南写了一部《北堂书钞》,书里引用东晋人范宁的一句话说,土纸不可作文书,文书都是藤角纸.
  从上面这些记载中,我们知道,我们知道,晋朝时候人们已经用藤和竹做造纸的原料了.
  那么,范宁说的“土纸”,又是什么原料制造的呢?
  有人认为这种“上纸”,就是麦秆、稻杆等粗纤维造的草纸.
  在南北朝时代,北方人还用椿树皮造纸.那时候,有个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写了一部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这部书在讲到北方农民种植槠树的时候说:他们煮剥树皮,虽然很辛苦,但是货利很大;如果自己能造纸,得利就更大了.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北方农民种植槠树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纸;而且煮剥树皮是造纸的一道重要工序.
  造纸原料范围的扩大,对于造纸业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意义,各地就可以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来造纸了.
  由于原料范围的扩大,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纸的质量也越来越好,生产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
  纸张多了,抄写书籍的风气就流行起来.于是,又出现了一种保护书卷纸张的新方法,人们在制造的时候,再加进一种味道非常苦涩的叫做黄孽的草药.这样的纸可以避免虫咬,长期保存.这种新方法称为“入湟”,在唐代就非常流行了.
  在隋唐时候,我国造纸业更加发达起来.这跟当时的政治经济是分不开的.自东晋以来,原来经济落后的江南地区,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努力,经济也已经上升到黄河流域的水平.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到了唐朝时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封建经济非常繁荣.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这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局面,必然要求发展造纸业,造出更多更好的纸张,满足各方面需要.
  唐代造纸业发达的地区是相当广泛的,南方北方很多地方生产纸,好多古书上都有这方面的记载.
  这时侯也出现了不少大规模的造纸作坊.唐代皇甫枚的《三水小牍》里,写了这样一件事:巨鹿郡南和县于北,有个造纸作坊,墙壁上常常贴满了纸,让太阳把它晒干.一天,突然之间刮来一阵旋风,把墙壁上的纸几乎都卷了下来,这些雪白的纸漫天飞午,远远看去,简直象雪花一样.我们从这个记载可以想见,这个纸坊的规模是相当大的.
  唐代的纸张品种很多,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麻、藤、槠三种.当时的益州(现在的四川)和扬州等地,都是麻纸的著名产地.藤纸的生产,也从原来的产地剡溪逐渐推广到浙江、江西两省许多产藤的州县.
  用槠树皮造的槠纸,在唐代更加流行.唐朝文学家韩愈曾把纸称为“槠先生”,就是指槠树皮造的纸.
  除了上面讲的几种主要原料以外,唐朝又开始用海草、檀树皮等造纸.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宣纸是很有名的,讲究写字绘画的人,都喜欢使用宣纸.这种纸直到现在还是手工纸里的精品.宣纸用檀树皮和稻草造成.它洁白细密均匀柔软,质地坚韧,经久不变色,还有吸水力强的特点.早在唐朝时候,宣纸就已经是宣州的著名产品了.
  从宋朝开始,竹纸的产量越来越大.我国长江以南,气候温暖,竹子到处都是,生长起来也很快.所以,采用竹子做造纸原料以后,造纸业的发展就更快了.
  明朝时候有个科学家叫宋应星,他写了一部《天工开物》,里面就讲到造竹纸的方法:先把竹子截断,剖成竹片,拌了石灰浸在水塘里,再取出来煮烂,制成纸浆,然后用绷在木架上的竹帘子从纸浆面上荡过去.这样,竹帘上就留下一层纤维,把这层纤维揭下来烘干,纸就制成了. 当时用石灰等蒸煮纸浆,实际上就是化学处理法.这以经是一套相当完整的造纸方法了.
  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我国造纸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生产力布局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建成包括生产企业、设计、科研、设备制造、化学助剂、专业器材生产与人才培养在内的比较完善的造纸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