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 是怎么得来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1:04:41
pai 是怎么得来的

pai 是怎么得来的
pai 是怎么得来的

pai 是怎么得来的
祖冲之用的是“割圆术”.
具体方法是:
1、做一个圆,测出直径;
2、将这个圆“割”成正多边形,每边的长度,从而得到该多边形的周长;
3、上述周长除以直径,得到π的近似值.
当“割”成的正多边形边数足够多时,得到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就越接近π.
祖冲之给出了3.1415926<π<3.1415927
为便于实际应用,祖冲之还给出了两个近似值:密率355/113、约率22/7.
祖冲之的这一结果,比西方早了大约1000年.

用电脑算多边形算出来的。有很多算法,尤其是进入计算机时代后,越来越多的简便的算法出来了,不过基本上都脱离不了多边形。

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约公元前3世纪初)中提到圆周率是常数,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 约公元前2世纪)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也认为圆周率是常数。历史上曾采用过圆周率的多种近似值,早期大都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结果,如古埃及纸草书(约公元前1700)中取π=(4/3)^4≒3.1604。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寻求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圆的度量》(公元前3世纪)中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

全部展开

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约公元前3世纪初)中提到圆周率是常数,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 约公元前2世纪)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也认为圆周率是常数。历史上曾采用过圆周率的多种近似值,早期大都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结果,如古埃及纸草书(约公元前1700)中取π=(4/3)^4≒3.1604。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寻求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圆的度量》(公元前3世纪)中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确定圆周长的上下界,从正六边形开始,逐次加倍计算到正96边形,得到(3+{10/71})<π<(3+{1/7}),开创了圆周率计算的几何方法(亦称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π值。 

  中国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263年)时只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确到两位小数的π值,他的方法被后人称为割圆术。他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 

  南北朝时代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国人奥托得到,1625年发表于荷兰工程师安托尼斯的著作中,欧洲称之为安托尼斯率。 

  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在15世纪初求得圆周率17位精确小数值,打破祖冲之保持近千年的纪录。

  德国数学家柯伦于1596年将π值算到20位小数值,后投入毕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数后35位数,该数值被用他的名字称为鲁道夫数。 

望采纳,谢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