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猿猴进化来的那猿猴是怎么来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2:42:14
人是猿猴进化来的那猿猴是怎么来的?

人是猿猴进化来的那猿猴是怎么来的?
人是猿猴进化来的那猿猴是怎么来的?

人是猿猴进化来的那猿猴是怎么来的?
人不是进化而来的,人和地球上的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

最古老的灵长类,也就是人类及其现代所有猿猴的共同先祖,可以上溯到6500万年前的古新世。这种动物与其说是像猴,不如说更像松鼠。这是一种爱在地上乱窜,专门以昆虫为食的胆小哺乳动物。 古新世的地球是个温暖平静的世界,广袤的热带森林向赤道两侧伸展,远远超出了今天的范围。欧、亚、非三大洲到处是热带森林,北美大部分是丛林。当时的北美洲与欧洲通过格陵兰连成一片大陆。在这片森林的居民中,有一大群长有尾巴、外形...

全部展开

最古老的灵长类,也就是人类及其现代所有猿猴的共同先祖,可以上溯到6500万年前的古新世。这种动物与其说是像猴,不如说更像松鼠。这是一种爱在地上乱窜,专门以昆虫为食的胆小哺乳动物。 古新世的地球是个温暖平静的世界,广袤的热带森林向赤道两侧伸展,远远超出了今天的范围。欧、亚、非三大洲到处是热带森林,北美大部分是丛林。当时的北美洲与欧洲通过格陵兰连成一片大陆。在这片森林的居民中,有一大群长有尾巴、外形像老鼠的哺乳动物。它们今天的近亲是一批专门吃昆虫和果实的哺乳动物,如田鼠、豪猪和鼹鼠。可能由于地面上竞争过于激烈,也可能由于树上存在比地面上更为丰富的食物,一些早期的哺乳动物开始爬上树去,以果实、昆虫、鸟蛋以及幼鸟等为食。今天非洲和亚洲仍残存这种早期灵长类的孑遗,它们被称为“原猴”,其中包括颇有名气的狐猴和眼镜猴。这些原猴几千万年来体形骨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非常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但是,另外一些种类却变化很大,从中迅速辐射演化出生存于当今世界上的所有原猴、猴、猿及人类。 灵长类的进化很能说明演变倾向于稳定或变化之间的竞争。在300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原猴的主干在世界热带雨林区极其成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另一些早期原猴进化很快,促使它们进化的动力可能是很微弱的、不易察觉的环境变化,气候波动,或其他与之生存相关的动物的变化。即使是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物种的演变方向,日积月累,在某些地方不同适应方式的新的种群就会出现。 树栖生存往往可以促使一些种群迅速演化。在树上攀授跳跃要比在地面上行走较为安全便捷,它使动物的后肢变长,前爪逐渐失去了像鼠那样的尖爪,而变成扁平的指甲。爪子对于树栖动物来说是一种有效的适应,便于攀援树木的枝干,但下树时就会显得非常笨拙,并且在悬吊抓握时不甚方便。当前肢进化成抓握的手时,爪子就显得累赘了。所以在大部分灵长类中,爪子进化成成了指甲,只有一小部分灵长类仍然保留了爪子,主要用来梳理毛发。手指和脚趾都变长了,变得更加灵活。这些动物还保留了尾巴,可以起平衡作用或成为帮助抓握的器官。它们演化成直立的姿势,并能大幅度地转动脑袋。由于它们出现了特有的神经系统,以精确控制肌肉运动,大脑的灰质层也大大扩展。这些进化改善了这些新型动物在枝上作迅速和突然运动的应变能力比如抓住一根树枝的同时捕捉一个快速移动的昆虫或小蜥蜴。 跳跃、攀援和把握,成为它们生活的一部分,视觉变得比嗅觉更重要。视力的进化对于树栖三维视野的动物来说,比地栖两维视野的动物更重要。因为树栖时往往要判断一只昆虫或一根树枝的准确位置和距离,这就必须有立体的视野。于是,早期原猴的头逐渐发生变化。它们的吻部开始缩短,头骨变圆,眼睛视网膜对于暗淡的光线变得十分敏感,而且能辨别颜色。它们的眼睛也变得很大,以增强摄取光线和分辨的能力,并在周围发展出角质的保护层。当两个眼睛逐渐移到脸部正前方时,一只眼睛的视线能够与另一只眼睛的视线重叠,使之产生所谓的双目视觉,然后逐渐导致立体视觉。立体视觉赋予它们以精确判断距离的能力,但是像兔子这样的眼睛长在胸袋两侧的动物,必须时刻警惕来自左右和背后的袭击,而不必观察它们吃的东西。因为草不会移动,它们靠鼻子和嘴巴就能定位。再则,吃草也不需要很高的天分,不像树栖灵长类专门在树梢捕捉昆虫,始终要应付三维空间环境中的敌害。 森林是比草原更为复杂的环境,灵长类的感觉和运动适应使得它们能利用森林中的各种食物资源。灵长类的大脑频繁处理从感觉器官传来的信号,并指挥四肢的运动,所以大脑的进化对于适应环境也非常重要,为此灵长类大脑的相对体积(脑量与体重之比),也要比其他动物大。

收起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是由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人的形体也是演化而成,如四肢,由于常用前肢携物、劳动,后肢就承担了行走的任务,逐渐就进化到直立行走。有人根据这个学说,甚至推测人的祖先是一只断了前肢的“病猴”。前肢既断只好用后肢行走,进而将这个特点遗传给后代,逐渐演化成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中国人从小就受着这样的熏陶:大量科学事实证明,人起源于动物界,人是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但是,人和动物有本质的...

全部展开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是由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人的形体也是演化而成,如四肢,由于常用前肢携物、劳动,后肢就承担了行走的任务,逐渐就进化到直立行走。有人根据这个学说,甚至推测人的祖先是一只断了前肢的“病猴”。前肢既断只好用后肢行走,进而将这个特点遗传给后代,逐渐演化成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中国人从小就受着这样的熏陶:大量科学事实证明,人起源于动物界,人是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但是,人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人已经超出了动物界,成为自然界的改造者。并且认为:人和现代的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及考古学家,甚至哲学家,他们根据化石的发现,为人类描绘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展历史: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新人阶段。 众说纷纭的新假说 加拿大博物馆洛索博士认为:“在地球上,首先发展智慧的生物应是爬虫类动物,恐龙就是其中最重要者。”7800万年前,有一种身高约1.5米的长尾肉食恐龙,有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类人猿”所拥有的许多特性。洛索博士还把他推想中的这种高级智慧生物称为“类人恐龙”。 有人根据人类体表特征与海洋生物十分接近的事实,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海洋生物的假说。 近年来,有人又提出了“大四季”说,他们根据太阳系不停地围绕银河系运动的事实,假设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与地球绕太阳旋转一样会出现四季变化,称为“大四季”。人类在大四季交换中,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生存的方式。随着夏秋交替,人类为适应环境变化,慢慢由陆生变为水生;又由水生变为陆生。因此人类体表具有海洋生物特征。 而在《人是太空人的实验品》一书中,作者更大胆提出:人是基因重组的产物,人是其他高级生命创造出来的一件产品,人是“上帝”的实验品。他认为,太空人用先进的遗传基因科学,从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出遗传基因,将这些基因进行分离、剪切、组合、拼接后创造出一个既具有海洋生物特点,又具有陆地生物特点的新物种,那便是人类。

收起

现代哺乳动物←古代哺乳动物←古代爬行类←古代两栖类←古代鱼类 来自莫那大学博士研究生埃里克·弗特兹哥亚特(音)和蒂姆·霍兰德(音)是负责这项研究的研究小组的成员,研究小组的负责人是维多利亚博物馆馆长约翰·劳尔(音)博士,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这一3.8亿年前的化石显示近百年来没有人怀疑过的陆地哺乳动物进化史存在着错误。 弗特兹哥亚特称,“从这块化石上看,这种生活在3.8亿年前的鱼类的头部有一个大洞,可...

全部展开

现代哺乳动物←古代哺乳动物←古代爬行类←古代两栖类←古代鱼类 来自莫那大学博士研究生埃里克·弗特兹哥亚特(音)和蒂姆·霍兰德(音)是负责这项研究的研究小组的成员,研究小组的负责人是维多利亚博物馆馆长约翰·劳尔(音)博士,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这一3.8亿年前的化石显示近百年来没有人怀疑过的陆地哺乳动物进化史存在着错误。 弗特兹哥亚特称,“从这块化石上看,这种生活在3.8亿年前的鱼类的头部有一个大洞,可能是用来呼吸的,同时鱼身体的前部还有两个非常强壮的鱼鳍,鱼鳍的周围生长的尺骨、肱骨及桡骨,这种结构与人类手臂的骨架结构非常相似。” 来自澳大利亚一个地球科学学院的研究员菲斯杰拉德(音)称,“这块新化石的发现证实在远古时期,陆地的四脚哺乳动物的进行历史要比我们此前想象的早得多。这意味着人我们可以通过这块化石寻找到关于陆地四脚哺乳动物进行过程的新的线索或者证据,改写陆地哺乳动物的进化史。陆地哺乳动物的进化应该从3.8亿前年就开始了,这种头上长有用于呼吸的洞的鱼应该是陆地上所有四脚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这项研究成果已经被发表在了今天出版的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菲斯杰拉德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Gogonasus’鱼化石是探索生命从水中向陆地上的四脚哺乳动物进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包括恐龙、袋鼠甚至后来的人类在内的陆地生物都是从水中的动物一步步进化而来的。这块化石也从另一个侧面暗示出陆地四脚哺乳动物并不是起源于北半球,而应该是起源于位于今天的印度中部的古代大陆上,今天的澳大利亚也是这块大陆的一部分。但是这一个推论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证实。”(回春)

收起

最古老的灵长类,也就是人类及其现代所有猿猴的共同先祖,可以上溯到6500万年前的古新世。这种动物与其说是像猴,不如说更像松鼠。这是一种爱在地上乱窜,专门以昆虫为食的胆小哺乳动物。 古新世的地球是个温暖平静的世界,广袤的热带森林向赤道两侧伸展,远远超出了今天的范围。欧、亚、非三大洲到处是热带森林,北美大部分是丛林。当时的北美洲与欧洲通过格陵兰连成一片大陆。在这片森林的居民中,有一大群长有尾巴、外形...

全部展开

最古老的灵长类,也就是人类及其现代所有猿猴的共同先祖,可以上溯到6500万年前的古新世。这种动物与其说是像猴,不如说更像松鼠。这是一种爱在地上乱窜,专门以昆虫为食的胆小哺乳动物。 古新世的地球是个温暖平静的世界,广袤的热带森林向赤道两侧伸展,远远超出了今天的范围。欧、亚、非三大洲到处是热带森林,北美大部分是丛林。当时的北美洲与欧洲通过格陵兰连成一片大陆。在这片森林的居民中,有一大群长有尾巴、外形像老鼠的哺乳动物。它们今天的近亲是一批专门吃昆虫和果实的哺乳动物,如田鼠、豪猪和鼹鼠。可能由于地面上竞争过于激烈,也可能由于树上存在比地面上更为丰富的食物,一些早期的哺乳动物开始爬上树去,以果实、昆虫、鸟蛋以及幼鸟等为食。今天非洲和亚洲仍残存这种早期灵长类的孑遗,它们被称为“原猴”,其中包括颇有名气的狐猴和眼镜猴。这些原猴几千万年来体形骨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非常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但是,另外一些种类却变化很大,从中迅速辐射演化出生存于当今世界上的所有原猴、猴、猿及人类。 灵长类的进化很能说明演变倾向于稳定或变化之间的竞争。在300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原猴的主干在世界热带雨林区极其成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另一些早期原猴进化很快,促使它们进化的动力可能是很微弱的、不易察觉的环境变化,气候波动,或其他与之生存相关的动物的变化。即使是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物种的演变方向,日积月累,在某些地方不同适应方式的新的种群就会出现。 树栖生存往往可以促使一些种群迅速演化。在树上攀授跳跃要比在地面上行走较为安全便捷,它使动物的后肢变长,前爪逐渐失去了像鼠那样的尖爪,而变成扁平的指甲。爪子对于树栖动物来说是一种有效的适应,便于攀援树木的枝干,但下树时就会显得非常笨拙,并且在悬吊抓握时不甚方便。当前肢进化成抓握的手时,爪子就显得累赘了。所以在大部分灵长类中,爪子进化成成了指甲,只有一小部分灵长类仍然保留了爪子,主要用来梳理毛发。手指和脚趾都变长了,变得更加灵活。这些动物还保留了尾巴,可以起平衡作用或成为帮助抓握的器官。它们演化成直立的姿势,并能大幅度地转动脑袋。由于它们出现了特有的神经系统,以精确控制肌肉运动,大脑的灰质层也大大扩展。这些进化改善了这些新型动物在枝上作迅速和突然运动的应变能力比如抓住一根树枝的同时捕捉一个快速移动的昆虫或小蜥蜴。 跳跃、攀援和把握,成为它们生活的一部分,视觉变得比嗅觉更重要。视力的进化对于树栖三维视野的动物来说,比地栖两维视野的动物更重要。因为树栖时往往要判断一只昆虫或一根树枝的准确位置和距离,这就必须有立体的视野。于是,早期原猴的头逐渐发生变化。它们的吻部开始缩短,头骨变圆,眼睛视网膜对于暗淡的光线变得十分敏感,而且能辨别颜色。它们的眼睛也变得很大,以增强摄取光线和分辨的能力,并在周围发展出角质的保护层。当两个眼睛逐渐移到脸部正前方时,一只眼睛的视线能够与另一只眼睛的视线重叠,使之产生所谓的双目视觉,然后逐渐导致立体视觉。立体视觉赋予它们以精确判断距离的能力,但是像兔子这样的眼睛长在胸袋两侧的动物,必须时刻警惕来自左右和背后的袭击,而不必观察它们吃的东西。因为草不会移动,它们靠鼻子和嘴巴就能定位。再则,吃草也不需要很高的天分,不像树栖灵长类专门在树梢捕捉昆虫,始终要应付三维空间环境中的敌害。 森林是比草原更为复杂的环境,灵长类的感觉和运动适应使得它们能利用森林中的各种食物资源。灵长类的大脑频繁处理从感觉器官传来的信号,并指挥四肢的运动,所以大脑的进化对于适应环境也非常重要,为此灵长类大脑的相对体积(脑量与体重之比),也要比其他动物大。

收起

欧洲,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因为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考古学家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是在1856年出土于法国。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达尔文曾在1871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中大胆推测:非洲是人类的摇篮。此前在1863年,则有人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后者不久得到了印证:1890年,印尼发现了一具头盖骨,“爪哇直立猿人”使人类起源南亚说为...

全部展开

欧洲,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因为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考古学家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是在1856年出土于法国。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达尔文曾在1871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中大胆推测:非洲是人类的摇篮。此前在1863年,则有人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后者不久得到了印证:1890年,印尼发现了一具头盖骨,“爪哇直立猿人”使人类起源南亚说为之一振。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但也就从这时起,在南非,在东非,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尤其是1974年,在东非大裂谷所在的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露西少女”猿人骨架,距今超300万年;加上非洲出土的大量早期人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于是,全球人类“走出非洲”的学说,一时勃兴。 然而,最能支撑“走出非洲”学说的遗传学基因测序理论,也广遭质疑。正如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所说:“在人的体内,基因序列多达30亿,现在的测序,只是抽出其中个别片段分析,概率不过亿分之一。”而在我们中国,发现过距今300万至500万年间的猿人化石,发现过龙骨坡约200万年前的能人,发现过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发现过距今约80万年的陕西蓝田人,发现过郧县人等距今几十万年的直立人,发现过距今二三万年的智人———巢湖人、富林人,还发现过距今约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中国起源’自成一体,纵线贯通!” 迄今为止,科学界仍徘徊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之谜面前。此时此刻,人们不禁回味70多年前一些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们的忠告: “亚洲可能充当过人类进化的巨大舞台,是最古老的人类工业巨大的扩散中心。要想弄清诸如人类起源这样的复杂问题,离开亚洲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1965年就发现了元谋人,可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门紧闭,国际专家纷纷涌入非洲,致使非洲大量考古发现。元谋人的研究,再不能孤军奋战了!” 事实上,近年来亚洲尤其中国,研究者正掀起一场“追赶非洲”的行动,他们的多项发现在年代上直迫非洲那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亚洲更多新材料的发现和更深入的研究,一幅符合本来面目的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画卷将会展现于人们面前。” 当然,一切都有待于最重要的人类化石的出土。 其实,“我从哪里来?”的亘古命题,至今仍在求答。 人类总是在不断的发现中不断接近自我的本来真相。相信,人类起源的谜团,定能解开。

收起

欧洲,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因为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考古学家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是在1856年出土于法国。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达尔文曾在1871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中大胆推测:非洲是人类的摇篮。此前在1863年,则有人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后者不久得到了印证:1890年,印尼发现了一具头盖骨,“爪哇直立猿人”使人类起源南亚说为...

全部展开

欧洲,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因为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考古学家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是在1856年出土于法国。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达尔文曾在1871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中大胆推测:非洲是人类的摇篮。此前在1863年,则有人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后者不久得到了印证:1890年,印尼发现了一具头盖骨,“爪哇直立猿人”使人类起源南亚说为之一振。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但也就从这时起,在南非,在东非,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尤其是1974年,在东非大裂谷所在的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露西少女”猿人骨架,距今超300万年;加上非洲出土的大量早期人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于是,全球人类“走出非洲”的学说,一时勃兴。 然而,最能支撑“走出非洲”学说的遗传学基因测序理论,也广遭质疑。正如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所说:“在人的体内,基因序列多达30亿,现在的测序,只是抽出其中个别片段分析,概率不过亿分之一。”而在我们中国,发现过距今300万至500万年间的猿人化石,发现过龙骨坡约200万年前的能人,发现过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发现过距今约80万年的陕西蓝田人,发现过郧县人等距今几十万年的直立人,发现过距今二三万年的智人———巢湖人、富林人,还发现过距今约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中国起源’自成一体,纵线贯通!” 迄今为止,科学界仍徘徊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之谜面前。此时此刻,人们不禁回味70多年前一些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们的忠告: “亚洲可能充当过人类进化的巨大舞台,是最古老的人类工业巨大的扩散中心。要想弄清诸如人类起源这样的复杂问题,离开亚洲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1965年就发现了元谋人,可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门紧闭,国际专家纷纷涌入非洲,致使非洲大量考古发现。元谋人的研究,再不能孤军奋战了!” 事实上,近年来亚洲尤其中国,研究者正掀起一场“追赶非洲”的行动,他们的多项发现在年代上直迫非洲那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亚洲更多新材料的发现和更深入的研究,一幅符合本来面目的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画卷将会展现于人们面前。” 当然,一切都有待于最重要的人类化石的出土。 其实,“我从哪里来?”的亘古命题,至今仍在求答。 人类总是在不断的发现中不断接近自我的本来真相。相信,人类起源的谜团,定能解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