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毕托管测速实验相关问题1.利用测压管测量点压强是,为什么要排气?怎样检验排净与否?2.所测的流速系数说明了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2:52:03
流体力学:毕托管测速实验相关问题1.利用测压管测量点压强是,为什么要排气?怎样检验排净与否?2.所测的流速系数说明了什么?

流体力学:毕托管测速实验相关问题1.利用测压管测量点压强是,为什么要排气?怎样检验排净与否?2.所测的流速系数说明了什么?
流体力学:毕托管测速实验相关问题
1.利用测压管测量点压强是,为什么要排气?怎样检验排净与否?2.所测的流速系数说明了什么?

流体力学:毕托管测速实验相关问题1.利用测压管测量点压强是,为什么要排气?怎样检验排净与否?2.所测的流速系数说明了什么?
毕托管测速的基本原理如下:设水流中某点A处的流速为u,如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直角弯管插入水流并使其下端管口方向正对A点流速方向,则A点的流速由原来的u值变为零,而弯管中的液面将比测压管中的液面升高Δh(测压管液面为未受毕托管干扰时A点的测压管液面),弯管中液面的升高是由于水流的动能转化为势能所引起的.对于A点处质量为dm,重量为gdm的微小水体,在弯管未插入前具有的动能是.当弯管插入水流后,A点的流速由原来的u值变为零,该微小水体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势能Δh dmg,即 于是可得 可见弯管与测压管的液面之差Δh表示水流中A点处的单位动能.这个两端开口的直角弯管就称为毕托管,可用以量测水流中某点的流速.将关系式改写为 则只要量测出毕托管中的液面高差Δh,即可按上式计算出A点的流速值.考虑到水流机械能在相互转化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毕托管对水流有干扰以及毕托管与测压管的进口有一定距离等影响,上式需加以修正,写为:式中称为毕托管流速校正系数.回页首 普朗特毕托管的构造如图1(a)所示,由图可以看出这种毕托管是由两根空心细管组成.细管1为总压管,细管2为测压管.量测流速时使总压管下端出口方向正对水流流速方向,测压管下端出口方向与流速垂直.在两细管上端用橡皮管分别与压差计的两根玻璃管相连接.(a)毕托管结构 (b)毕托管测流速 图1 普朗特毕托管 图1(b)为用毕托管测流速的示意图.用毕托管量测水流流速时,必须首先将毕托管及橡皮管内的空气完全排出,然后将毕托管的下端放入水流中,并使总压管的进口正对测点处的流速方向.此时压差计的玻璃管中水面即出现高差Δh.如果所测点的流速较小,Δh的值也较小.为了提高量测精度,可将压差计的玻璃管倾斜放置.施测时,读出两管沿斜方向的液面距离Δh’,并根据玻璃管的倾斜角度θ换算出相应的垂直液面高差,将Δh代入公式中,即可得出所量测点的水流流速值.关于毕托管流速校正系数,因其值与毕托管的构造、尺寸及表面光滑程度等因素有关,须经专门的率定实验来确定.一般值均由制造毕托管的工厂给出.由于值与1很接近,故通常近似地采用=1.明流中,毕托管的量测范围一般约为0.15-2.0m/s.在有压管道中可用柱形毕托管进行测速,其最大测速限度可达6m/s.用毕托管测流速时,仪器本身对流场会产生扰动,这是使用这种方法测流速的一个缺点.http://www.scude.cc/software/08/01/008/01/00001/lcffk/lcffk_02.htm 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目的和要求 http://hg.csu.edu.cn/jpkc2004/yejinshebei/content/syzd/split/4.htm

流体力学:毕托管测速实验相关问题1.利用测压管测量点压强是,为什么要排气?怎样检验排净与否?2.所测的流速系数说明了什么? 伯努利方程实验问题由毕托管测量的总水头线与按实测断面平均流速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一个流体力学问题, 流体力学问题 强迫涡 水流流过等直径的弯管,请问是外侧速度大还是内测速度大?请学过流体力学的专业人士回答!有相关方程式吗?用到什么理论知识?请告知,可以方便我去查阅资料! 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怎么写?完整的,只是求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最简单的利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报告 毕托管测流速的工作原理 如何用毕托管测风速 毕托管如何测风管中的风速? 英语翻译属于流体力学方面问题. 问个流体力学压强问题 问一个可能和流体力学相关的问题,气泡在水中运动的相关模式和哪些参量成函数关系(比如说上浮)?在学术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实验为什么要排除空气? 广州哪里能做流体力学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D A.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 B.先拉动纸带,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B.先 在利用小木桌、砝码、沙盘探究固体压强的相关因素的实验中要将小木桌由正放变为倒放,这一步要探究什么问题?实验时观察的重点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