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7:20:49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通常解释大概是: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慈,任凭百姓自生自灭.天地之间不正象个风箱吗?虽然空虚,但不短缺,越拉动它风量越多.说的多了就行不通了,还不如保持适中的态度.“刍狗”就是指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用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忌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儒家常说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了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于是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他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好比大水来袭,对大家的破坏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是权贵而改道,无论贫富贵贱,在大自然面前是没有区别的.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刍狗虽结草而成,但祭祀的人却视其有魂灵而装饰打扮并侍奉它们,以求福于天地神灵.待大礼已毕,刍狗的魂灵升入天堂,它也就还原为纸草了,或者以火焚之,或者任人践踏.圣人以百姓为刍狗,实质上是视百姓若神灵,从而敬重他们,保护他们,服务于他们,目的是为了国泰民安.倘若有人灵魂丧失,做出有害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就会遭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唾弃,下场如同丧失了灵魂的刍狗.
万物虽为天地所生,但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天地统治万物利用的是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万物的生长发育,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圣人是由人民推举产生的,是人民的代言人,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在圣人的心目中,只能存有法的观念,而不能存有“仁”的观念.有了“仁”的观念,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用权力代替法律,这样一来,法律就会失去威严,社会就会滋生罪恶,百姓就要遭殃,这才是统治者最大的不仁.
“不仁”是老子的法治思想.仁是目的,不仁是措施,唯有不仁,才能至仁.天地至仁,用至诚不移的自然法则来体现;圣人至仁,用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另外,“天地不仁”是万物平等的思想,“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平等的思想.

: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上天有自己的规律,不会因自己的喜好、同情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