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趣味语文感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20:04:58
小学六年级上趣味语文感受

小学六年级上趣味语文感受
小学六年级上趣味语文感受

小学六年级上趣味语文感受
“诗是人类的母语”.诗歌短小,精练,琅琅上口,易教便学.几乎每个民族的祖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诗歌作为最初的母语文学形式.诗歌所具有的精神,是人类情感中最鲜亮、最纯粹、最炽热的部分,它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隆隆的回声足以透过岁月的迷雾够到我们.人的成长历程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浓缩,儿童就如人类童年一样是一个充盈着诗意的年代.
儿童的视野是诗意的,他们的眼里装满了鸟鸣蝶舞、云开花笑的真趣;他们的耳中装满了竹笋般活泼泼的生命旋律.他们观察周围的世界,看待自己的生活,会罩上一层美丽的光晕,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在儿童的眼中会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的思维是诗意的,这种思维特性,与诗人的艺术思维有天然的相通之处,且更富有童趣,在儿童眼里纷飞的蝴蝶变成了会飞的云朵,飘落的雨点是不怕疼的勇士……儿童的心灵是诗意的,他们的心中必然拥有更多的天真、单纯、爱与神圣,他们的生命底色是健康美丽的.
从这些意义上说,诗歌是儿童成长时期最有营养价值的“母乳”.儿童之于诗歌具有与生惧来的潜质,教育应唤醒便发展这种潜质,从而奏响孩子心中诗的琴弦;诗歌之于儿童如郁郁葱葱的树木,那最初的诗意将被记录在年轮的最核心处,永远潜藏在心中,持续影响一生.
问题的描述:然而,时下又有多少教师在坚持用诗歌“喂养”儿童呢?首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对诗歌的选编不够重视.以人教版与苏教版国标本为例,我们可以发现下面这些问题:一是所选诗歌的数量不足.低学段,包括歌谣在内,苏教版安排了14首,人教版相对最好,安排了20首.在中高学段长打四年的学习中,苏教版仅安排了8首,人教版稍好,但各教材诗歌的分布情况不稳定,有的在选读教材中出现,有的干脆不选.二是所选诗歌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两套教材中,都不乏优秀的诗作.但我们看到,有一些诗歌选择得不够理想:从内容上看,与儿童的生活脱节,一相情愿于思想或者道德教育;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钟情与宏大叙事,用很大的语词去唱很高的调,这样的诗句往往是僵硬的,无法让人领略诗歌的智慧与灵光;从作者来看,涉及到的面不广,尤其国外的优秀诗歌,更是寥寥无几.三是编排体系没有充分体现诗歌的体裁样式.两套教材中,只有人教版在高段第十册将诗歌作为独立单元编写,其他的诗歌均散落在课文里.而从课后的思考练习来看,编者也似乎只是把它们当作识字与阅读的工具,对诗歌体裁的个性化特色,没有给予重视.其次,教师对诗歌教学缺乏意识.许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诗歌之于儿童的意义,对现有的诗歌教学仅限于“理性分析、呆读死记,思想灌输”,不能引领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趣味与韵律.学生对所学诗歌没有情感体验,不能入情入境.教材对诗歌编排的疏漏,教者对诗歌教学的疏忽导致了学生对诗歌缺乏兴趣,因此引领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成了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
课题名称:诵读中感受诗歌趣味与韵律的研究
研究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1、课堂教学实验.这是本课题实验的主阵地.师生在课堂上如何对诗歌进行诵读、欣赏、感悟,对提高学生的对诗歌的感受力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将牢牢抓住这个主阵地不放,做有创造性地研究.
2、交流与合作.课题研究不能做封闭研究,它应是开放的,应在交流中进行,在合作中发展.我们将充分借助“请进来”、“走出去”两条途径,虚心向正在进行类似研究的学校、学者、专家请教,不断提升课题的研究档次,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
3、通过文献法,加强对课题研究的实验论证.
4、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5、成果展示.这里所说的成果展示不仅包括最终实验成果展示,更包括阶段性实验成果展示即活动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反思及相关活动的影像展示.
6、采用归纳统计法进行成果分析形成资料.
步骤:准备阶段:(2008年10月)主要是确定研究对象,搜集相关资料,构建理论框架.
实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2月)全面展开实验,进行诗歌教学实践探索.
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5月)全面总结研究工作,统计研究数据、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评审.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形成阅读篇目推荐集、学生自制资料集、活动方案集.
2、通过诗歌诵读课引领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趣味与韵律.
3通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兴趣.
4、 撰写并努力发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科研论文与研究报告.
二、技术成果
1、初步形成小学诗歌阅读实践活动的方案和实施内容与方法.
2、探索出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3、初步构建小学诗歌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4、初步形成小学诗歌教学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
(注:上述所说诗歌均是现代诗)
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