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的事件知道多少?隋末的美女们具体说一下,还最好有出生地,生平概况~,反正越详细越好,关于起义的时间,发生的故事,简要说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2:55:13
隋末的事件知道多少?隋末的美女们具体说一下,还最好有出生地,生平概况~,反正越详细越好,关于起义的时间,发生的故事,简要说说.,.

隋末的事件知道多少?隋末的美女们具体说一下,还最好有出生地,生平概况~,反正越详细越好,关于起义的时间,发生的故事,简要说说.,.
隋末的事件知道多少?
隋末的美女们具体说一下,还最好有出生地,生平概况~,反正越详细越好,关于起义的时间,发生的故事,简要说说.,.

隋末的事件知道多少?隋末的美女们具体说一下,还最好有出生地,生平概况~,反正越详细越好,关于起义的时间,发生的故事,简要说说.,.
萧后(隋炀帝杨广皇后):萧后虽无名字记载,但萧后历经五主而不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妖娆的皇后,《隋唐演义》中为萧后取名萧美娘.
  隋炀帝萧皇后(约566年—648年),天保五年(566年)二月十九日卯时出生于西梁国都江陵(今湖北省沙市),后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隋炀帝杨广的皇后,性婉顺,好学能文,此女天生丽质,从她的人生经历中,我们或许大致可以领略出她倾国倾城的风韵来.
  古代江南风俗,认为二月份出生的子女,命运多舛,萧氏是二月出生的,萧岿以为不详,把她送给远房亲族萧岌抚养,萧岌夫妇早逝,又转送母舅张轲抚养,张轲的家里一贫如洗,萧氏虽是出生于帝王之家的千金小姐,却在民间长大,并亲身劳作,自小却经历了不少苦难.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文帝杨坚为14岁的晋王杨广向后梁求选晋王妃.但宫中几位公主的八字全都与杨广不合,于是萧岿将萧皇后从舅舅家接回来,一合八字,竟然大吉,于是选为晋王妃.萧皇后美貌有德行,很得杨坚和独孤皇后的喜爱.杨广对比他大三岁的萧氏也十分宠爱和尊重.婚后夫妻恩爱,生下两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太子杨昭和齐王杨暕.
  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杨广被立为太子,萧氏为太子妃.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杨广即皇帝位,册封萧氏为皇后. 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广罗美色,萧后曾对他进行劝谏,说:“母后驾崩之前,曾与臣妆谈及治家之道,一要检朴,二戒女色,今皇上所为,恐非社稷之福,”炀帝认为母后过于固执迂腐,反劝萧后不要受母后的影响,认为人生在世,应及时行乐,萧后劝谏不纳,便写了《述志赋》以明志,炀帝拿来一看,当读至”思竭节于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时,点头称赞,并认为皇后太自谦了,继读至“原立志于恭俭,私自兢于诫盈,孰有念于知,苟无希于滥名.”看出皇后是以赋进谏,便再也不愿看下去了.
  萧后颇旷达,地炀帝临幸其他妃嫔,也不嫉妒,只是劝皇上不要因玩乐而废政事,她性喜恬静,炀帝则喜到处巡游, 为了饱览江南秀色,隋炀帝下令凿通了连及苏杭的大运河,然后带领萧皇后及众多佳丽浩浩荡荡幸游江都.炀帝下江南时,只见运河中舢舻相接绵延二百余里;骑兵沿岸护卫,旌旗敝野;龙船摇橹拉纤的都是年轻的宫女,柳腰款摆,姿态曼妙,让隋炀帝大饱眼福,谓之“秀色可餐’;而宫女们梳妆洗下的脂粉流满了运河,香气数月都不散.
  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隋炀帝带领一、二十万人,乘船游江都(今江苏省扬州),令太子杨昭留守长安,炀帝在扬州玩乐了八个月,杨昭从长安跋涉来朝见,炀帝命他赶快回去,时值酷暑,杨昭中暑大病,不久便死了,萧后十分痛心,认为这是上天示警,乘机进谏,炀帝勉强答应不再巡游.
  大业六年(610年),扬州壮丽的离宫落成,隋炀帝偕同萧皇后再次游幸江都,炀帝还写下了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然而,这种艳丽奢侈的享受,不知耗费了多少的民脂民膏,引得民愤四起.因而,大业十二年(616年)秋天,隋炀帝准备偕萧皇后第三次游江都时,众大臣苦苦劝谏:“若再纵情游乐,天下恐生变故!”隋炀帝觉得只需自己享尽了繁华,即使国破人亡也不足惜.
  608年至616年,炀帝又两次巡游江都,一次巡游长城,三次发兵征伐高句丽,耗资甚巨,横征暴敛,民怨沸腾,激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大业十四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密谋兵变,宫人禀告萧后,萧后令其上奏,炀帝闻奏大怒,竟把上奏的宫人斩首,以后宫人再向皇后禀及兵变消息,萧后叹气道:“天下事一朝至此,业已不可挽救,奏报了,只有增加烦恼而已.”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杀杨广于江都,船载萧皇后、宫人和珠宝西归.不久,宇文化及又被王薄所杀,萧皇后被窦建德接入军中.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王朝,封萧皇后八弟萧瑀内史省内史令.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八月,嫁入突厥的隋义成公主从突厥派使者接萧皇后入突厥.萧皇后携孙杨政道、侄孙萧嗣业共赴大漠,寄居突厥长达10年.
  公元627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萧瑀任左仆射,后迁晋州都督、太常卿,长子萧锐尚李世民长女襄城公主.公元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唐朝打败突厥,遗使迎回萧后,这时她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妇人,萧后在回长安的途中,举目环顾,不禁兴叹道:“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李世民对这位表婶颇礼遇,赐良宅,留居京城.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萧皇后以82岁高龄病逝于长安.唐太宗下令把她和隋炀帝合葬在江都.
  历史中的李秀宁
  史书记载,李渊确实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儿,叫平阳公主.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而不是电视剧中的第四).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 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平阳公主的排行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般根据李氏兄弟的年龄差别,即李建成和李世民相差十岁,李世民和李玄霸同年,和李元吉差不到两岁,这样推断,平阳公主最大的可能就是李建成的妹妹 ,李世民的姐姐.当然,既然史书上没有记载,黄易把平阳公主设定为李世民的妹妹也无可厚非,不过这样的可能性确实要小很多.
  平阳公主在李渊太原起兵前就嫁给了柴绍(而电视剧中好像李渊起兵时都还没嫁).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起兵前让家人亲戚逃回太原,其中包括儿子建成、元吉,女婿柴绍等人.这时柴绍和平阳公主在京城洛阳(柴绍家在洛阳),柴绍接到李渊的信后,对 平阳公主说:“你老爸要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平阳公主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丢下老婆独自逃走了.(看看,秀宁要是嫁给仲少, 仲少肯定不会丢下她一个人逃命)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估计确实情况紧急,路上说不定好还要和人打架,带着个女人逃命估计很难.史书记载,李家最小的孩子,李渊的妾万氏所生的李智云,当时只有十四岁,李建成觉得带这么小的弟弟逃命很困难,就没有带他一起走,这样,他被隋室官吏捉住,送了命. 另外李家还有一大堆女眷和孩子,在十四岁的李智云都不能携带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她们能够跟着李建成李元吉一起逃跑.如此看来,李建成抛弃幼弟逃亡太原,也不是什么不可以原谅的事,作一个猜测,在当时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只能带少数有勇力的人逃走而已(李元 吉虽然年纪也不算大,十六岁,但他是李家兄弟里最强悍的一个,应该能和李建成一起走).其他的人,大概包括李建成自己的子女吧(李建成当时已经29岁),李建成也是带不走的!所以柴绍扔了老婆跑掉,并不被人诟病,也没有说李渊因为这样不高兴.
  无论如何,现在平阳公主已经被老公丢下一个人留在洛阳,不过如果她被捉住就不是秀宁了.大概当时确实对李氏的女眷不太在意,她又是嫁出去的女儿,所以平阳公主得以回到李家在武功县的别宅(李世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应该是李家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吧),遂散家资 ,招引山中亡命之徒,得到数百人,起兵响应李渊.又派家僮马三宝说服附近的“盗贼”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投诚,攻克长安附近不少县城.她严明法令,禁止士兵抢劫,附近的人都来投奔,最后集结兵力七万人之多,威振关中.(李渊起兵时明明秀宁不在 太原,电视剧中硬要让她和李世民一起劝李渊造反)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只怕笑得胡桃皮般的脸又多了几道皱纹,于是乐颠颠地派柴绍带了几百骑兵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 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与平阳公主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当然,这个娘子军和红色娘子军不一样,红色娘子军里的战士主要是女性,而这支军队主要还是 男人打仗,被称为娘子军是因为它的统帅被人称为“李三娘子”(当时人们称年青女子为娘子).唐军能南渡黄河进入关中,不作一战就包围长安,然后很快攻克之,平阳公主的功劳是至关重要的.关中平定之后,这才被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只到她死去.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但不难推测,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应该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例如赫赫有名的娘子关,就是因为平阳公主率军驻 守于此才得名.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是联系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咽喉.因此,娘子关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的要地,而李渊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平阳公主来守卫,足见对她军事能力的充分信任.
  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突如其来地记载了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有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李渊则说:“鼓吹就是军乐 ,从前公主亲临战阵,擂鼓鸣金,参谋军务,古时候有这样的女子吗?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诏命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
  长孙皇后(601年-636年),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生父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生母高氏,为北齐皇族后裔,名臣高士廉之妹.
  姓名:长孙无蓉(又名:长孙无容)
  长孙无蓉性别:女
  年龄:16岁
  享年:36岁
  原型: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出生年份:601(仁寿元年)
  生肖:鸡
  出身地:洛阳
  最后定居地:长安
  容貌:绝代美女,大大的眼睛,修长的头发
  性格:单纯善良、温柔多情、外柔内刚
  爱好:读书、扑蝶、赏花、和小动物在一起
  特长:写作、唱歌
  爱人:李世民
  追求者:李世民、宇文成都、秦琼等
  简介:动画片《隋唐英雄传》中的人物.中原美女,美丽,端庄,温柔而又多情,性格柔中有刚.和李世民一见钟情.经历磨难后两人再度相逢,并喜结良缘.
  长孙无蓉的历史原型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爱慕的女人.在剧中,长孙无蓉总是为李世民指明未来,对李世民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李世民的好助手,可见她对李世民有多重要.
  因为生活在那个战乱的时代,他们经历了许多磨难.也正是这些磨难让他们的爱情变得更加刻骨铭心
  李药师与张出尘 (浪漫型)
  李靖(571——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唐朝开国元勋,封卫国公.少有“文武才略”.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 常与他讨论兵法,曾称赞说:“可与我讨论孙吴兵法的人,只有李靖一人了.”他精通兵法,能征善战,灭萧铣、灭辅公;平突厥、平吐谷浑,皆获全胜,是博古通今的军事大家.唐太宗李世民称其武功乃“古今所未有”.李靖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处世谨慎,明哲保身,卒得善终.
  张出尘是李靖的结发之妻,也是李靖的红颜知己.张出尘虽然在所谓正史中默默无闻,但在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却是一个奇女子,是隋末“风尘三侠”之一.她慧眼识英雄的故事乃千古佳话,在此不能不说.
  张出尘本是隋朝权臣杨素的侍妓,常执红拂立于杨素身旁,因此她又被人称为红拂妓、红拂女.
  红拂女初识李靖的时候,李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
  由于杨素当时执掌朝政,每天前来拜谒杨素的达官贵人、英雄豪杰不知凡几.忽然有一天,一个身着布衣的青年来见杨素,向杨素畅谈天下大势.此人身材伟岸,英姿勃勃,神态从容,见解非凡.红拂阅人无数,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物,不禁一见倾心.
  红拂女打听到这个布衣青年名叫李靖,住在长安的某旅馆中.于是,当天夜里,红拂女便找到李靖的住所,以身相许,与李靖私奔了.
  一个妙龄少女与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一见钟情,相约私奔.这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尚能理解,但在当时是视为伤风败俗的淫荡行为的,红拂女风尘之中识李靖,真可谓惊世骇俗之举!
  《旧唐书》说李靖年轻时“姿貌瑰伟”,是个翩翩美少年.而红拂女更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李靖之得红拂女,极富传奇色彩,可谓千古佳话.美女识英雄,英雄遇美女,真是相得益彰!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李靖的妻子张出尘因病去世.这时李靖已经70岁了,晚年丧妻,令李靖老泪纵横,痛不欲生.他似乎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了.
  张出尘去世后,李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与李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撒手而去,李靖回想往事,不禁伤痛欲绝,从此疾病缠身.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春,李靖病危.李世民到李靖府第探视,想起李靖为大唐帝国立下的赫赫功勋,不禁悲从中来,流泪道:“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是年四月,李靖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九.
  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特点是和当眩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的.由于隋炀帝大兴土木和对高丽的战争,隋朝人民摇役负担极为沉重,据统计,自隋炀帝即位(605年)至第一次征高丽(612年)七年间,隋王朝所强迫役使的民力达三千零一十二万余人.这一历史背景形成了隋末农民起义第一个特点:以反对繁重徭役和兵役为号召.首先发难的山东长白山王薄起义军,所作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即提出“譬如辽东死,斩头何作伤”,反对到高丽去打仗.歌词一经唱出,“避征役者,多往归之”.李密瓦岗军,其讨隋炀帝檄文中,也列举了隋炀帝“广立池台,多营宫观,金铺玉户,青琐丹墀”,以至“穷生人之筋力,罄天下之资财”的大兴土木、役使劳工的罪行.所以,在隋末各支反隋起义军里,为逃避征役而投进反政府行列的,是最基本的群众.《隋书》的作者感慨地说:“彼山东之群盗,多出厮役之中,无尺土之资,十家之产,岂有陈涉亡秦之志,张角乱汉之谋哉!皆苦于上欲无厌,下不堪命,饥寒交切,救死萑蒲”.隋末农民起义的第二个特点是参加的阶级和阶层十分广泛,除基本队伍是受封建制度压迫和剥削的广大农民外,参加反隋起兵的还有上至王公贵戚,中包括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下至僧侣、奴婢和少数民族等.这表明隋王朝已经处于与整个社会为敌的对立地位.史称迨至隋末,不仅贫苦农民难以活命,许多中产之家也纷纷破产,以致连在政府里助编国史的名士王孝籍,也因为“不免输税”,弄到“申旦不寐、饥寒切体,卒岁无聊”的地步.这说明隋王朝统治末年,遭到了广大社会阶层的不满和反对.隋末农民战争中,起兵的领导层内,杨玄感可算作原隋政权王公贵戚的反隋典型代表.他是炀帝宠信大臣越国公杨素之子,官至二品,授礼部尚书之职,高丽战争中亦十分受重用,负责黎阳督运.杨玄感在613年发动反隋起兵;跟随他起兵和一同谋划的尚有:位至兵部侍郎的斛斯政,官至民部尚书的李子雄,位至司农卿的赵元淑等.此外,参加起兵的还有许多大官僚如观王杨校、虞世基、来护儿、裴蕴、郑善果诸人的儿子,共达四十余人.这说明隋王朝统治阶层中已经产生了极大的混乱.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大量涌进了反隋起义队伍,而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瓦岗军中的魏征、房彦藻、祖君彦,窦建德军中的宋正本、孔德绍、杜伏威、李子通江南农民军中的李百药等,皆是代表.僧侣为首的起义,则有扶风沙门向海明,自称“弥勒出世”的唐县宋子贤,还俗道人吴郡朱燮,以及自称“大乘皇帝”和“耶稣皇后”的怀戎沙门高昙晟和尼静宣.奴婶起义则有灵武、平凉一带称为“奴贼”的白瑜娑等.除此而外,还有各少数民族的反隋队伍,人数也相当众多,如武威、张掖一带西域胡的起义,秦陇地区的屠各胡人起义,山陕的稽胡起义,江南地区的俚、僚诸族人民起义等等.这么众多的阶级、阶层和民族,使隋末农民大起义呈现着一种波澜壮阔的图景,同时也出现了复杂多变的形势.隋末农民起义第三个特点是地区的广泛.北至马邑(今山西朔县)、榆林(今内蒙托克托西南)、上谷(今河北易县)、渔阳(今河北蓟县).南至高凉(今广东阳江)、苍悟(今广东封开)、信安(今广东肇庆),东自吴(今江苏苏州)、余杭(今浙江杭州)、海陵(今江苏泰州),西至武威(今甘肃武威)、金城(今甘肃兰州)、平凉(今宁夏固原)、灵武(今宁夏灵武),几乎隋王朝整个版图上都布满了各支反隋武装.这些反隋武装性质虽各不相同,其目的却都是为反对隋炀帝的暴政,推翻这个腐朽政权.但是和其它一些朝代不一样,隋末各支武装并未形成一支统一的反隋队伍,他们各不相属,各自拥地割据自雄.在这些众多的起义军中,地区比较集中的有四处:河北地区,瓦岗附近,江南地区和山陕地区.河北地区后来汇集成为窦建德起义军,瓦岗地区后来汇集为以李密、翟让为中心的瓦岗等,江南地区后来汇集成为以杜伏威、辅公袥为首的江南起义军.山陕地区农民军和地主武装错综交杂,没有形成一支强大的农民武装,后来都汇集到李渊的反隋武装中,成为李唐夺取天下的重要生力军.隋末农民起义最后一个特点是,反隋起兵往往与粮食、粮仓问题密切相联.这是与隋王朝仓储的过头政策有关的.隋朝文、炀两世,在全国大肆搜刮粮食,在各地设置大量粮仓,如卫州(今河南汲县)黎阳仓、洛州(洛阳东)河阳仓、洛阳洛口仓和回洛仓、陕州(今河南陕县)常平仓、华州(今陕西华阴县)广通仓等等,仅洛口、回洛两仓储粮即达二千六百四十万石.国家粮仓满了,广大农民却在饥饿线上挣扎.史载:“是时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物”.人民以致“初皆剥树皮而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槀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这种情况,迫使人民不得不起来造反,而且常常从抢国家的粮食开始.例如,马邑刘武周起兵,即因为太守王仁恭“不敢辄开仓廪,赈恤百姓”,诱惑群众起兵夺粮,“开仓赈给,郡内皆从之”.武威李轨起兵,涿郡罗艺起兵,皆以开仓赈粮以为召或“开仓以赈穷乏”.隋末最大一支起义军瓦岗军的盛衰也与隋王朝的仓储有很大关系,由于瓦岗军连克洛口、洛口、黎阳三仓,开仓赈粮,队伍迅速猛增,“一旬之间,胜兵二十万余”,最盛时达到百万.当时名仓巨廪成为起义农民争夺的巨大目标,而也正由于瓦岗军掌握了隋王朝最大三仓,才使它成为隋末农民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力量.隋末农民大起义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首先,这次起义推翻了腐朽的隋王朝,解脱了隋政权暴政所加在广大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它还使新建的李唐王朝,不得不重新考虑调整统治政策,从某种意义说,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是隋末农民战争打击了封建统治的结果.唐初统治者经常以隋亡为签戒,考虑如何调整政策.他们认为,隋朝曾经“统一寰宇,用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何以一旦土崩瓦解,归于灭亡呢?关健就在于“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面自奉”,“徭役无时,干戈不戢”,所以“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才决定改革制度.其次,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尤其是又一次横扫了腐朽的士族势力,有的起义军“得隋官及士族子弟皆杀之”,说明他们狠狠打击了士族.隋末农民军还打击了寺院地主,史称“寰中法侣,尽婴涂地之灾”,“佛寺僧坊,并随灰烬”,“诸寺饥馁,烟火不续”等等,都说明这一情况.另外,通过隋末农民战争,奴婢身份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我们从唐代均田制取消奴婢受田的规定,可以推测到奴婢大多数通过斗争摆脱了奴隶身份,成为了一般平民.还有,唐朝租佃制的发展,也说明了通过隋末农民起义,部分农民也多少改变了依附关系.上述这一切,都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