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兰陵王·柳》 赏析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6 16:36:40
周邦彦《兰陵王·柳》 赏析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

周邦彦《兰陵王·柳》 赏析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
周邦彦《兰陵王·柳》 赏析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柳》 赏析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赏析
兰陵王·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度.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惭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赏析一】
此词写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时.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词写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发端,以行为愁,回想落泪,极回环往复之致,具沉郁顿挫的风格.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写的是作者此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所谓“柳阴直”,极类绘画中的透视画面: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而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烟里丝丝草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象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它们的美,而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柳“拂水飘绵”如送行色.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
这个厌倦了京城生活的客子的凄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
接着,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
“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而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意思是:想当初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这里的“又”字是说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的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这四句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第二叠写乍别之际,第三叠写渐远以后.“凄恻,恨堆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小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伤.
此词在构思和章法布局上颇具匠心.全词由实入虚,实虚不断转换.开篇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对往昔送别的回忆和久离京师的身世之感,又由回忆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离席;由离席再生发开拓出去,预为行者设想别后愁思,又由预为行者设想为归入现实中自己的别后之思;最后,又由现实引发出对昔日相聚时的回忆.未别之时,回忆离别之苦;己别之后,则又回忆相聚时的欢乐,而诗人的久客淹留之感,伤离恨别之情,完全在这种回旋往复的描叙中展示出来.
【赏析二】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释为送别词固然不是讲不通,但毕竟不算十分贴切.在我看来,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那段风流故事当然不可信,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我看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为什么说“闲”呢?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我们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那么,此时周邦彦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如何接得上?所以我认为这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啊!这里的“又”字告诉我们,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但细细体会,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