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业力”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1:22:24
·佛教中的“业力”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业力”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业力”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业力”是什么意思?
业力,梵文叫做Karma(古译羯磨).Karma(或Karman)之字根是Kar,是去做或去行的意思.所以业力之“业”原是作业或行为的意思.但是今天佛教徒心目中的“业力”,却代表一.个极端复杂的多方面思想.在这多角的思想中,最根本的是说:“业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之因果律也.”此一界说看似简单,但若进一步检讨,则发觉业力思想之极端复杂性和含混性.为便于了解起见,兹从六个角度来研讨业力论之思想.
(一)佛教传统相信“一因常生多果”;例如,某甲于酒后杀人,此为一业力之因.酒醒后某甲即觉其良心不安,不但无故断送了一人之性命,而且被杀者之妻眷儿女将孤苦无依.此极度之良心痛苦,是杀人业因之第一个结果.不久事发某甲被捕,定谳入狱,这是第二个结果.因此某甲之事业及前途皆一笔勾销,家庭亦为之破碎等……是第三个结果.除了这一串连锁反应以外,此杀业还会使某甲来世受被杀者的报复和多病及短命之报,这在佛学上称之为异熟果.
近人阅读佛经,论及因果报应时,可能会感觉其有过分夸张之嫌.例如,某经中说,于往劫时,有一人,在佛陀经过路街时,曾用几粒米投洒佛身作为供养及敬意的表示.经过若干劫之后,此人即因供养此数粒米之功德,感得转轮圣王之报,为世界之主,其国土、城堡、妻眷、珠宝、车乘……不计其数云云.又如佛经中常说,作恶业之报应亦大得不可思议.《贤愚经》中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婆罗门,因其母之教唆,侮辱比丘以百兽之名咒骂之.以此恶因,多生多世,竟感得一个鱼身,且有百兽之头,苦不堪言.教唆此婆罗门之母,亦堕入无间地狱中云云.这样的故事,在佛经中极为众多,近代人对这类的说法,可能认为不过是劝人行善的教化之言,把善恶果报特别加以夸张得极大,则能使人止恶向善,全属宗教之实效主义,并不一定代表真理确是如此的.西藏有个民间故事说,从前有一个老太婆去参加一个法会,听大喇嘛讲业力的故事.讲完之后,老太婆趋前对大喇嘛说:“说到因果报应,若按照佛经所说的善业果报之大,非但你这位大喇嘛可以成佛,就是连我这个平凡的老太婆也可以成佛.说到恶业果报之大,不但我这个老太婆会堕地狱,连你这位大喇嘛也会堕地狱!”这是一个极了不起的故事,是西藏佛国平民心中,由人本主义之直觉所引起的衷心共鸣.这一段话,虽令人发生无限之同情,但就业力论之中心思想而论,则不必轻易予以同意.因为在业力现象中,果量确是常常大于因量若干倍的.如前面所举之杀人之例即是.佛经中对小因生大果亦确有其哲学根据,此点容后再谈.再从宗教学的眼光来看,则这一类的话,除了能够影响宗教行为,发挥实效主义之目的外,还有其更深之象征意义存在.佛经中讲业力故事时,常有人和兽类及异类之兽,说话交谈之记载.在《杂宝藏经》中,白香象养育父母之故事中,并肯定“上古畜生,皆能人语”.这一类的故事,今天看来,除具有象征意义及教化作用外,实难承认其为不折不扣的事实.《杂譬喻经》之命名为“譬喻”,亦是说明经文具有象征之意义.话虽如此,佛经中所说的小因能生大果之记载,就业力哲学之观点而论,则是确定不移之真理.业力思想是“同类相应论”,而不是“同量相应论”.就业力因果的现象来说,果的量确是常常比因的量来得大的.佛教徒常以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此理.例如,一粒麦子所结的麦粒果实,何止十百?曾记得一本杂志上说,今天纽约市之中心,价值万亿的曼哈顿岛,据说两百年前是从一个红印第安人手中,以两块美元买来的.今天曼哈顿岛之价值和当年两块钱之售价,当然不成比例. 但有人说,如果在两百年前,把两块钱存入银行,以复利计算,两百年下来亦成为一极可观之天文数字了.果量大于因量之事实,于生物界中亦极为普遍,如细胞之不断分裂,成长而形成各种个体:一个精虫与卵子结合,分裂成二,又分裂成四,如斯不断分裂形成人体,合有万亿细胞.如果一个细胞的因,能够结成亿万细胞的果,则果量大于因量的事实,可能本来就是宇宙之一种常理了.
所以吾人读佛经时,除应晓其宗教目的和象征意义之外,还要了解其象征意义后面之哲学基础,不可因其表面之奇特,而遽断之为怪诞不经之说.
(二)业力虽一因可生多果,但不能生无限果.一粒精虫细胞可以分裂成长为人体,含有万亿个各种不同的细胞,但此一精虫之因,至完成一人体时,其果实就算全部完成.此人以后再生之子女,就应该从另一重因果关系算起.
因此,此原始之一粒精虫,对以后繁衍之子女,只有间接之关系,而无直接之关系.所以说,一因可生多果但不能生无限果.
换言之,有限的因不能生无限的果,否则就和“同类相应”的原则相抵触了.有限因不能生无限果的宗教意义是,众生的恶业不管多么大,亦不至召来无限的苦果,所以佛家不承认有永恒的地狱.即使那最长最可怕的无间地狱,亦不是永恒的.同理,有漏的善业不管多么大,亦不能使人生入永恒的天堂.
所以传统佛法的三界宇宙观中之天堂亦有若干等级,且不是永恒的.
佛家中除“常寂光土”或报身佛之净土外,其他化身佛之净土亦非永恒的.因为前者是无限因所生之无限果,而后者则仍是各有限因果的范围.
基督教之天堂或神之天国,究竟是一种处所或是一种境界,说法不一.若是一种处所,具有无限生命之天国,于道理上,亦可能说得通.因为承认神是无限的,则有限之人仰仗无限的神之恩宠,亦可能使有限达成无限,进入永恒之天国.
但佛教则因为对于同类相应原则之看法颇为严格;所以只承认,唯无限之因始能产生无限的果.所以说,那相对的,有执着的和有能所的善业,无论如何伟大,亦只能算是有漏之善业,不能导致解脱.唯有那超越能所、相对及我执之善业,才能算属于无限之范围,才能产生无限或永恒之解脱果报.在思想之渊源上,佛教重自力,可能与业力之同类相应思想,有密切之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