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5:15:36
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

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
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

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一单元 【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怎样阅读叙事性作品
1、 了解梗概:搞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划分层次,理出线索.
3、 概括段意,画出重点语句.
4、 归纳中心:弄清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写.
5、 分析写法:可从语言特点、结构安排、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去分析.
范例1 怎样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1、这是一篇新闻稿.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 万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相关知识链接:什么叫新闻?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范例2 如何整体把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 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这则新闻,重点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情况,并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解题方法链接
1、 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 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 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 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2 芦花荡
情节 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意
老头子性格特点:老头子是一个抗日英雄的形象,他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自信自尊、老当益壮.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这一形象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 蜡 烛
母亲的眼泪 戴黑色的围巾
老妇人 红军战士
儿子的英勇 用结婚的喜烛
体现血肉情深
中心思想:通过写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和苏联红军烈士的故事,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世界奇迹 “赞誉”
破烂
惊人杰作 讽刺、 谴责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中心思想: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第二单元【散文】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记忆沉重
看纪念演出 美丽
来到纪念地 回顾历史 参加座谈会 参观纪念馆
呼唤和平 面向现实
中心思想: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6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的由来 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大”字睡相 不拘小节
过年吃橘 淳朴善良
长毛故事 无知愚昧
《阿长与》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7 背 影
朱自清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 1.黑色的背影
背影 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2.蹒跚的背影 线索 背影
第三次――离别的背影 3.艰难努力的背影
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8 台 阶
李森祥
造 新 屋
非常要强 老实厚道 不甘人后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9 老 王
伛(yǔ):弯(腰)曲背. 攥(zuàn):握.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pì):荒凉偏僻.
塌败(tā):塌陷破败.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骷髅(kū 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滞笨(zhì):呆滞笨拙. 愧怍(kuì zuò):惭愧.
1.“常坐”、“说着闲话”(总说)
2.“失群落伍”、“单干户”、“破旧三轮车”(境况)
3.一只眼是“瞎的”、另一只眼也有病(外貌)
4.“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居住环境)
5.“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最老实”(老实)
6.“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却还不放心”(善良)
7.“凑合”着“维持生活”、“病了”“总不见好”(生活困难)
8—21.送香油、鸡蛋(详写)
22.“总觉得心上不安”、“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个动荡年代,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是因为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他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善良.本文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平淡中蕴含深刻,意味深长.有点琐碎的小事,闪烁着善良的性格美,即劳动人民的难能可贵的老实厚道.读杨绛的散文,就好像在看生活录像,一切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既不贬损,也不夸张.相反,如果本文写到杨绛经常到老王家去献爱心,那么老王感受到的仅仅是施舍,就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真切的感激之情,而且文章也毫无韵味了.这并不是说献爱心不好,而是写散文应该追求真实,是两码事.因为“善”与“美”,如果脱离了“真”,就会大打折扣.
10 信 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信客身上有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等优秀品质.
表达方式 功能特点 方法分类
记叙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议论 针对事例或现象发表见解,常用以点明主旨. 摆事实、讲道理
说明 对事物或事理解说,使人有所知. 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列数字等
描写 细致刻画,使对象具体化、生动化. 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抒情 表达内心感受、情感.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第三单元【说明文】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http://www.5156edu.com/html2/7598.html

诗歌:要求:会一字不错的默写;会一些名句的理解性默写;会律诗、词的知识点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
诗四首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 维)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登岳阳楼 (陈与义)
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

全部展开

诗歌:要求:会一字不错的默写;会一些名句的理解性默写;会律诗、词的知识点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
诗四首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 维)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登岳阳楼 (陈与义)
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野望 (王 绩)
送友人 (李 白)
黄鹤楼 (崔 颢)
秋词 (刘禹锡)
鲁山山行 (梅尧臣)
浣溪沙 (苏 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文言文重点:要求:会重点实词的解释,尤其注意通假字和一词多意现象;会一些名句的翻译;会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回答一些重点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三峡 (郦道元)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现代文重点: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会就一些重点文段回答一些重点问题;会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新闻知识点)
芦花荡(孙犁)
(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写作手法,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以及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作者的感情态度)
背影(朱自清)
(写作顺序,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重点分析父亲动作、语言和外貌描写;作者的心理活动反应出的作者的感情变化)
五篇说明文重点掌握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语言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综合性学习
1、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关于战争的名言、格言、成语、诗歌;古今著名战役;你对战争的评价和看法)
2、让世界充满爱(爱的歌曲;具体情景下的口语交际,主要考语言运用能力)
3、说不尽的桥 (桥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歌、故事;名桥欣赏等)
4、走上辩论台 (主要考语言运用能力,比如给出正方一个观点,问:假如你是反方,你会怎样辩论)
5、莲文化的魅力 (荷花的别称、诗歌、风俗、用途、传说故事等)
6、怎样搜集资料(知道搜集资料的途径方法,以及怎样用电脑搜集资料)
名著导读(要求:1、背熟作者、主人公姓名;2、每本书至少掌握3个以上经典故事情节;3、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他
1——4单元的重点字词
自渎文言文中要求掌握的重点词语翻译
课文(老师讲过的审题、立意、选材、如何写出文学语言的方法;一些素材的准备)

收起

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就是题目,也有些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极少数需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提取。
  2.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归纳。
  ①注意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巍巍中山陵》,标题中的修饰语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文章的开头部分。如《松鼠》的开头“漂亮”“驯良”“乖巧”即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分散在各段中,...

全部展开

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就是题目,也有些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极少数需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提取。
  2.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归纳。
  ①注意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巍巍中山陵》,标题中的修饰语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文章的开头部分。如《松鼠》的开头“漂亮”“驯良”“乖巧”即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分散在各段中,要求学生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进行归纳提取。
  二、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试卷中经常考查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引用等。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紧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考虑这一说明方法所处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为首句),要重视该说明方法的前面的语句,要根据不同说明方法运用不同词语归纳表述。比如,“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直观地说明了……“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把……的特征说得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可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作诠释”这种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特征。“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准确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层次分明、有条理地说明了……的特征。引用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总之,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定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切忌泛泛而谈。
  3.辨析说明方法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区别“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四种说明方法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述方法。“作比较”在议论文中称之为“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在记叙文中称之为“对比”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打比方”在议论文中称之为“喻证法”。“举例子”在议论文中称之为“例证法”。二是区别“下定义”“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一般为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作诠释”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解释说明。
  三、把握说明顺序
  1.题型
  一是要求学生指出全文或局部的说明顺序,二是让学生能按一定的说明顺序排列句序。
  2.答题技巧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比较明显。科技说明文大多数是“逻辑顺序”。排列句序关键是要找出这一组句子的内在联系,即什么说明顺序。其次,找准首句。首句一般为统领句。然后,按照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依次衔接,做到前后一致,上下连贯即可。
  四、理解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要准确分析层次,理清结构,概括文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段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各段的说明内容,然后综合概括出全文的文意。3.说明文各层之间一般有明显的过渡词或过渡段,要引导学生辨析,这是划分层次的关键。4.说明文无论是全文或局部,总分结构比较多,可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不同结构形式划分层次。5.说明文层次结构形式还有并列式、递进式等,教师在指导时可适当点拨。
  五、分析说明文中的重要词句
  1.题型
   ①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②在规定字数内对某个概念或事物作解释说明。③指出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⑤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色。⑥体会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答题技巧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考虑。解释某个术语、概念或事物,一定要对这一术语、概念或事物的前后语句认真分析,找出有助于答题的语句,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归纳。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这个代词的前面几句话,也可能是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①对应词答题法。比如“大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次要”,“经常”对应“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殊”等。解题时,题目中出现了“体会上述每组中其中一个词的准确性”时,答题时就可以用其中对应的另一个词作答。例如,题目中出现了体会加点词“大多数”的准确性时,可以这样答题:这样写,说明还有“少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四步答题法。第一步,解释该词的含义;第二步,分析运用该词有什么好处;第三步,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意思会发生什么变化;第四步,用“这样写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句式作结。
  概括说明文语言特色的词一般有“准确”“简洁”“朴实”“生动”“形象”等,假如选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法,一般属生动说明;选段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就属于生动说明。
  体会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如是过渡句,内容上的作用要结合说明对象、文章主旨答题,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为承上启下。其他句子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认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不能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收起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以探险为主要内容,将人类对自然和宇宙奥秘的探求以及在探险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向人类未知世界探索的激情。实际上人类对大千世界的探索和寻觅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过成功的欢欣,也有过失败的痛苦,但这一切只能是漫漫征途中的一个个插曲、一段段花絮,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能遏止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二、课文概...

全部展开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以探险为主要内容,将人类对自然和宇宙奥秘的探求以及在探险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向人类未知世界探索的激情。实际上人类对大千世界的探索和寻觅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过成功的欢欣,也有过失败的痛苦,但这一切只能是漫漫征途中的一个个插曲、一段段花絮,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能遏止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二、课文概述:※《伟大的悲剧 》 讲述了一批探险家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勇敢探险的故事,在这场伟大而又令人辛酸的角逐中,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斯科特所带领的英国探险队员无疑是悲剧性的失败者。但他们又都是英雄,屹立于天地之间岿然不倒的英雄,浑身充满正气的民族英雄、人类的英雄。 ※《荒岛余生》 二、课文概述:  节选自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叙述了鲁滨孙落难荒岛后心理变化的历程。可能有很多同学早就接触过《鲁滨孙漂流记》,它被称作“生活的教科书”,能够启发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荒岛余生》则从生存方面、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刻画了鲁滨孙的心理状态,塑造了一个面对重重困难成功调整心态勇敢生活下去的强者。 ※《登上地球之巅》 二、课文概述:  选自郭超人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作者当时作为一名跟随中国登山队采访的记者,耳闻目睹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登山成功以后,他就以惊人的速度饱含深情地创作了这篇通讯报道。《登上地球之巅》主要叙述的是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穆朗玛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刺的故事,他们克服了寒冷、黑夜和缺氧等重重困难,以顽强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真正的英雄 》 二、课文概述:  是一篇演说词。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组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当天晚上就向全国观众发表了电视演讲,对遇难的英雄表示了沉重的哀悼,并表示了一定要继承英雄们的遗志继续对宇宙进行勇敢地探索的决心。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赞扬了人类勇敢探索的精神,体现了全人类共同的理想:探索宇宙奥秘,永无止境,永不停息! ※《短文两篇 》 二、课文概述: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对宇宙产生了好奇,并借助于神奇的想象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美好的愿望。《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巨人夸父和太阳赛跑,最后因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茂盛的桃林。这个神话故事赞扬了夸父的勇气,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希望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两小儿辩日》写了两个小孩对“太阳什么时候离地球最近”这个问题进行辩论,各执己见,相持不下,甚至连孔子也不能作出明确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知识是无边际的,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规律而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单元学习目标1、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2、通过学习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继续提高阅读能力。 3、掌握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学习方法。 四、重点辅导 1、文学常识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一生的主要活动是经商。他在自己的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著作中,最早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提出了许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建议。但他支持殖民制度,向政府提出夺取、经营和开发殖民地的办法。笛福厌恶那些因高贵门第而骄傲的贵族及绅士,赞扬非上层出身的资产阶级。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民权,要求开明政治。总之,从理论著述到实践活动,笛福都是中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他的代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生漫长而多彩:他曾是一名出色的体育播音员;29年间拍摄了51部电影;在69岁这个大多数人都在享受悠闲退休生活的年龄,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总统。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位任满两届的美国总统;他是二十世纪80年代世界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当他离开白宫时,支持率之高创下美国历届总统之最。正如美联社记者迈克·范西尔伯所说,里根的人生充实而多彩。2004年6月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家中去世,享年93岁。 美国于6月11日在华盛顿的国家大教堂为前总统里根举行国葬仪式,这是美国第一位总统获得国葬待遇。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初。记载40个方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个历史人物。400多神怪异兽。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巫术以及大量原始神话于一身。   《山海经》所记的山、水、国、民族、动物、植物、矿物、药物等,除大部分是殊异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见的。然而,无论其是殊异的还是常见的,都是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的一个侧面。所以,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鬼、金玉珍宝、自然矿物、神话故事,不可不读《山海经》。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伟大的悲剧》: 拽(zhuài)拉  毛骨悚(sǒng)然  怏怏(yàng)不乐  毋(wú)宁   吞噬(shì) 语无伦(lún)次 羸(léi)弱   忧心忡忡(chōng) 告罄(qìng) 遗孀(shuāng) 凛冽(lǐn liè)   风餐(cān)露宿※《荒岛余生》 斫(zhuó)砍   抵御(yù) 孤立无援(yuán) 作践(jiàn)    搁(gē)浅 冻饿之虞(yú)  泅(qiú)   闻所未闻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 不毛之地     不可思议    聊以自慰 ※《登上地球之巅》 砭(biān)骨  履(lǚ)践  崔巍(cūiwēi) 养精蓄(xù)锐  齐心协(xié)力 头晕(yūn)眼花 腰酸背痛  勇往直前※《真正的英雄》 战栗(lì) 阴霾(mái) 疆域(yù) 孜孜(zīzī)不倦 刚毅(yì)不屈(qū) 迫不及待

收起

诗歌:要求:会一字不错的默写;会一些名句的理解性默写;会律诗、词的知识点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
诗四首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 维)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登岳阳楼 (陈与义)
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

全部展开

诗歌:要求:会一字不错的默写;会一些名句的理解性默写;会律诗、词的知识点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
诗四首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 维)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登岳阳楼 (陈与义)
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野望 (王 绩)
送友人 (李 白)
黄鹤楼 (崔 颢)
秋词 (刘禹锡)
鲁山山行 (梅尧臣)
浣溪沙 (苏 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文言文重点:要求:会重点实词的解释,尤其注意通假字和一词多意现象;会一些名句的翻译;会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回答一些重点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三峡 (郦道元)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现代文重点: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会就一些重点文段回答一些重点问题;会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新闻知识点)
芦花荡(孙犁)
(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写作手法,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以及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作者的感情态度)
背影(朱自清)
(写作顺序,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重点分析父亲动作、语言和外貌描写;作者的心理活动反应出的作者的感情变化)
五篇说明文重点掌握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语言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综合性学习
1、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关于战争的名言、格言、成语、诗歌;古今著名战役;你对战争的评价和看法)
2、让世界充满爱(爱的歌曲;具体情景下的口语交际,主要考语言运用能力)
3、说不尽的桥 (桥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歌、故事;名桥欣赏等)
4、走上辩论台 (主要考语言运用能力,比如给出正方一个观点,问:假如你是反方,你会怎样辩论)
5、莲文化的魅力 (荷花的别称、诗歌、风俗、用途、传说故事等)
6、怎样搜集资料(知道搜集资料的途径方法,以及怎样用电脑搜集资料)
名著导读(要求:1、背熟作者、主人公姓名;2、每本书至少掌握3个以上经典故事情节;3、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他
1——4单元的重点字词
自渎文言文中要求掌握的重点词语翻译
课文(老师讲过的审题、立意、选材、如何写出文学语言的方法;一些素材的准备)

收起

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一单元 【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

全部展开

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一单元 【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怎样阅读叙事性作品
1、 了解梗概:搞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划分层次,理出线索。
3、 概括段意,画出重点语句。
4、 归纳中心:弄清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写。
5、 分析写法:可从语言特点、结构安排、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去分析。
范例1 怎样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1、这是一篇新闻稿。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 万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相关知识链接:什么叫新闻?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范例2 如何整体把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 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这则新闻,重点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情况,并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解题方法链接
1、 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 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 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 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2 芦花荡
情节 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意
老头子性格特点:老头子是一个抗日英雄的形象,他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自信自尊、老当益壮。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这一形象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 蜡 烛
母亲的眼泪 戴黑色的围巾
老妇人 红军战士
儿子的英勇 用结婚的喜烛
体现血肉情深
中心思想:通过写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和苏联红军烈士的故事,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世界奇迹 “赞誉”
破烂
惊人杰作 讽刺、 谴责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中心思想: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第二单元【散文】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记忆沉重
看纪念演出 美丽
来到纪念地 回顾历史 参加座谈会 参观纪念馆
呼唤和平 面向现实
中心思想: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6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的由来 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大”字睡相 不拘小节
过年吃橘 淳朴善良
长毛故事 无知愚昧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7 背 影
朱自清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 1.黑色的背影
背影 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2.蹒跚的背影 线索 背影
第三次――离别的背影 3.艰难努力的背影
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8 台 阶
李森祥
造 新 屋
非常要强 老实厚道 不甘人后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9 老 王
伛(yǔ):弯(腰)曲背。 攥(zuàn):握。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pì):荒凉偏僻。
塌败(tā):塌陷破败。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骷髅(kū 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滞笨(zhì):呆滞笨拙。 愧怍(kuì zuò):惭愧。
1.“常坐”、“说着闲话”(总说)
2.“失群落伍”、“单干户”、“破旧三轮车”(境况)
3.一只眼是“瞎的”、另一只眼也有病(外貌)
4.“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居住环境)
5.“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最老实”(老实)
6.“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却还不放心”(善良)
7.“凑合”着“维持生活”、“病了”“总不见好”(生活困难)
8—21.送香油、鸡蛋(详写)
22.“总觉得心上不安”、“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带有很强的理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