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5:29:2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现代课程理论十分强调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科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认为这些方面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因此,现代语文课堂目标更突出情感态度和学习能力.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还非常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用好教材,更要广开各种有利的资源,使这些资源为阅读教学服务,让学生的朗读感悟真正融进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能获得享受语文所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悦.现在,《新课标》在这方面特别注重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语文听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一、用“爱”实现情感态度教育的培养.我们知道影响人的三大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在精神上我们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爱的环境吗?这样说可能有的人要反对了,“我们还不够爱孩子吗?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我们真的知道孩子们要什么吗?物欲的一再满足与需求导致精神更加空虚,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是饥渴的,他们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没有这种共识,研究再多的教材,也是枉然.总的来说,我认为语文教学是滋润孩子心田的最佳阵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学科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总之,只要教师心中有爱,处处把学生放在首位,那“爱”就能浇灌学生,学生带着“爱”的情感读课文,效果明显.所谓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只要从“爱”出发,任何障碍都不再是障碍,任何困惑都不再是困惑.二、用“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应结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其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正好体现出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的“过程与方法”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加强朗读教学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二)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相同,那么阅读同一文本就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情感反应.因此,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而不应以对文本繁琐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丰富的阅读实践.(三)教师的言传身教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这些反应都是建立在主体前此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已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感情基础上的.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通过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模仿、尝试和实践中逐渐习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用自已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用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如声情并茂的朗读、惟妙惟肖的演示,随文喜怒哀乐的情感流露、正确恰切的价值评判等来感染、影响学生逐渐形成正确而深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之,在现代社会,单纯地强调语文知识系统和完整,不但难以做到,而且学习难掌握,为了有更多的方法获取知识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静态的语文知识成为有价值,不断更新的活知识,使学生的语文基础迅速转变为学习语文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在课堂,更重要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使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得到整合,语文能力得到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