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二作文300字就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3:17:0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二作文300字就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二作文300字就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二作文
300字就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二作文300字就行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 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
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苗族有悠久的历史,远古时,其先民居住在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后迁入西南地区.
苗族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距今6 千多年前,便已懂得了"饭菜过煮,得肉便烧"的饮食方法.由于地域广大,自然条件不同,饮食习惯也有差别.苗民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杂以养麦、大麦、燕麦、高粱等.嗜酸辣咸.好烟酒茶.饲养家禽家畜,种植各种蔬菜.
苗家饮食独特的民族风俗是喜食酸味,以酸汤最为著名.酸味食品主要有酸汤、酸菜、腌酸鱼、牛肉酸、猪肉酸、酸辣子、酸萝卜、青菜酸、豆类酸等. 苗族吃酸菜的历史悠久,跟他们深居高山,缺少食盐有关,平时很难买到蔬菜和肉类,所以每家都备有酸坛,用以腌制各种酸味食品.在制作酸味食品上,苗家人有整套工艺和吃法.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居住的许多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不少民族就以善种水稻著称,稻米是其主食.他们除了一般的蒸煮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制作方法,如香竹饭、饵块、米线、米干、棕子、粑粑、炒米,等等.
苗族喜食野菜,如蕨菜、鱼腥草、马蹄菜、刺花菜、铁道木花、刺五加、水香菜、青苔等,多洗净凉拌吃.这些野菜有的既是菜也是药,食之苦涩,但却清凉、爽口、甘甜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暑、化食等作用.
最为奇特的风味食品,莫过于吃竹蛆、蜂蛹、黄蚂蚁蛋、花蜘蛛、牛屎虫蛋、沙蛆等.黄蚂蚁生长在树上,身上约两厘米,腰细腹大,嘴巴里有两颗大牙,多在阔叶处做巢生息、繁殖.
苗族的烹饪方法较多,最常见的有煮、炖、蒸、炸、醮、烤、烧、烘、舂、生食、腌、炒等,其中又以烧、烤、舂、醮、生食、腌为特色.
烧,即将食物放入火中烧;烤,即将食物用竹、木棍串起,抹上佐料,在火上烘烤;舂,即把肉先切成小块,放在木炭上烘烤熟或在火里烧熟,再回上韭菜、薄荷 、生姜、盐、蒜等佐料. 苗家还擅于制做豆豉、豆腐、灌肠、面酱等.好吃火锅,每有佳品,必架起小锅,进蔬菜、肉、豆腐等,边涮边蘸辣椒盐水吃.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把玉米、黄豆、蚕豆、红薯片、麦粉团、芝麻、糯米分别炒熟,用茶油炸一下,存放起来.客人到来,将各种炸品及盐、蒜、胡椒粉放入碗中,用沸茶水冲开.客人必须连喝4 碗.
喝茶时,如果客人不想喝了,就把一根筷子架在碗上即可,否则主人会一直请你喝下去.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用冬瓜、桔子、南瓜一类的瓜果雕成花、鸟、禽、鱼等形状,经过数道工序制成香、脆、甜的食物.饮用时,取几块放入杯中,冲入沸水.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待客时,男女客人分开吃.长者先开杯,佳肴必先敬客.吃鸡时,鸡翅敬客人,鸡头归长者,鸡爪归小孩吃.一家之客也是全寨之客,各家争相宴请.用牛角盛酒敬客,是隆重的待客方式.遇到过苗年一类的盛大节日,主寨方家家户户都做迎客准备,将酒放到芦笙场或铜鼓坪上,把客人拥到寨里,由两人举牛角劝饮,鼓乐齐鸣,客人要一饮而尽.
苗族人普遍喜欢喝酒,常以酒解除疲劳,以酒示敬,以酒传情,饮酒为乐.苗家的酒主要有白酒、甜酒、刺梨酒、泡酒等.白酒即土酒,苗家人常饮,以大米、糯米、玉米、高粱等为原料酿制.泡酒则是在甜酒的基础上掺入适量清水或冷开水即可饮.刺梨酒是用蒸熟的刺梨干掺和适量的米饭,加入自制的酒曲拌匀后,入缸密封.半月后酒化,再用木甑蒸馏,可分别得到20度、30度和50度的刺梨酒.以糯米和刺梨酿制的刺梨酒为最佳,具有消食助气的功效.
"无酒不成礼"已是他们遵守的礼仪,酒是待客议事、婚丧嫁娶、起房建屋、逢年过节的必备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生活实践中,苗族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苗家饮酒,多因时间、地点和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如"拦路酒"、"进门酒"、"嫁别酒"、"迎客酒"、"送客酒"、"双杯酒"、"交杯酒"、"半路酒"、"转转酒"、"贺儿酒"、"平伙酒"、"酬劳酒"、"慰问酒"、"鸡血酒"、"陪葬酒"等等.苗族人还极为讲究待客的饮酒礼节,如主人向客人敬酒要敬两杯,谓"两条腿走路",敬酒者双手端杯,按正、反方向敬两周,敬到最后一人时,双方交杯对饮;又如以牛角杯敬酒,客人如不喝完,则"杯"倒酒淌,使人不能不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参观藏家
8月25日晚上,我们一行旅游团驱车来到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参观藏家。
主人们很热情,我们还没进大门,他们就上前给我们献洁白如雪的哈达,随后就请我们在院子里换上藏族服饰。我换上了上身雪白,中间有只虎的图案,下身是一条虎皮或豹皮之类花纹的短裙。院子的中间有一座用砖石堆成的小山,上面还有几根彩带在飘扬,大概是拜仙用的吧!它的左边就是藏族人用来祈祷用的转经筒,一...

全部展开

参观藏家
8月25日晚上,我们一行旅游团驱车来到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参观藏家。
主人们很热情,我们还没进大门,他们就上前给我们献洁白如雪的哈达,随后就请我们在院子里换上藏族服饰。我换上了上身雪白,中间有只虎的图案,下身是一条虎皮或豹皮之类花纹的短裙。院子的中间有一座用砖石堆成的小山,上面还有几根彩带在飘扬,大概是拜仙用的吧!它的左边就是藏族人用来祈祷用的转经筒,一共有三个,又叫“玛尼”,固定在轮架上,主人们说必须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转,以示对神灵的虔诚,还要念咒语。因为我不知是何咒,只能勉强用“南无阿弥陀佛”代替。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大家都上了座——盘腿坐在软垫上。我们一边看热情的藏家人载歌载舞,一边吃着烤土豆,土豆可以蘸辣椒粉、孜然粉吃,还有一种模样类似茶树菇,黑糊糊,味道似素鸡的东西。最后还有一个互动节目,老爸被请上了台,烤全羊也登了场,那味道是在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原滋原味,虽然辣得我只喝爽口的青稞酒,或是香醇的酥油奶茶。
我只顾吃东西了,还不知此时老爸已被取了个藏名——萝卜炖汤,这使我们都忍俊不禁。没想到爸爸竟主动邀请两位藏族美眉合影,她们羞涩地答应了,这可气得我叫:“别忘了老妈啊!不然你们三个免谈!”这惹得大家都被我逗笑了。
告别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围着一团篝火跳了起来。手挽手围成一个圈,跳起了藏民们临时教我们的舞,也算是一场告别。
去藏家玩玩吧,他们的热情一定能打动你!扎西德勒!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