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该如何写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0:19:31
作文该如何写啊~~?

作文该如何写啊~~?
作文该如何写啊~~?

作文该如何写啊~~?
我看李清照通过展示李清照多方面的实绩,来论证李清照在精神和心理上与前代和同时代的男性士大夫高级知识分子己完全合一.如从其诗中看出她那不亚于男子的卓绝见识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从其文中看出她那文人志趣和通达的文士情怀;从其《词论》中看出她那狷狂的文人本色,等等.
无论在古代文坛还是近代研究中,李清照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萍洲可谈》云:"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赵彦卫《云麓漫钞》说她: "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陈廷焯《云韶集》云:"妇女能词者,代有其人,末有如易安之空前绝后者."李调元《雨村词话》则进一步说:"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以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曰"不能不宝而存之".今人对李清照则更为关注.据刘尊明,王兆鹏的《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李清照竟高居20世纪宋代词人研究成果排行榜的第二位,仅次于苏轼,高于辛弃疾.当然这或许与20世纪女权运动发展和女性文学兴盛有关,但作为一名古代女性而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如此的地位,确实让人不得不叹服.我认为,李清照所取得的成绩是与她的文士化特征分不开的.李清照实际上已是一位完全文士化的女文学家.
李清照可谓学问渊博,于学无所不窥,且兴之所至,皆精通,诗,文,词,书,画,金石,音律,文物鉴赏,词理论.她又自视甚高,诸如"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临江仙》"庭院深深")"我报路长磋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渔家傲》"天接云涛").正统文化熏陶的纯度和心理建构的高度使她己经与前代和同时代的男性士大夫高级知识分子精神合一了.原本,女子只是作为"他者"(西蒙娜·德 ·波
伏娃《第二性》)依附在男子的周围,而李清照则不知不觉中破墙而入.她的人格是独立的,她有自我,有个性,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实绩赢得了男子世界的认同.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清照的诗.清照的诗文大都散失,但即使仅凭现今所存的一些零章断旬,也足以使她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正如陈宏绪 《寒夜录》所说:"尝鼎一茵,己知驼峰,磷脯矣."古代女子做诗做词,往往是生活的点缀,更多体现出一种女子的雅趣.如唐代有名的女道士鱼玄机,她的作品多是感怀寄远,康和酬唱;薛涛曾为蜀中名妓,她的诗多是迎来送往之作.而李清照的诗则表现出一种侗恍的丈夫气.李清照在
《词论》中认为词与诗不同,词主情致,诗言志.因此,她的词取材范围比较狭窄,而她的诗取材范围则非常宽广.就我们现今可以看到的十几首诗来作简单分类的话,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一是咏史,二是忧国,三是感怀.李清照绝不是借诗来矫情地咏叹感慨一翻以装饰自己的门面.她的诗笔调苍健,情多慷慨.读她的诗,应不难感觉出她与历代士大夫的一种精神上的承继和融合.李清照有不亚于男子的卓绝见识,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腔热情.
李清照有两首诗《捂溪中兴碑和张文潜韵二首》.关于"中兴碑颂",乃唐上元二年元结所撰,大历六年颜真卿所书,叙肃宗即位灵武,收复两京及玄宗还驾长安的史实.碑刻于湖南祁阳溪石上,俗称磨崖碑.元结的颂词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说什么"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到了宋代,张文潜作《溪中兴颂碑诗》.诗中热情洋溢的歌颂了郭子仪平贼的显赫功绩,但没有歌颂肃宗所谓"荡攘群凶"的中兴圣德.比起元结来,要算是向前跨了一步.但是本诗只展示出安史之乱中的几个凄惨的历史镜头,如马崔坡美人的血,撞关战士的骨,兵马踏长安,玄宗远逃西蜀,等等,并没有揭示出安更之乱的真正原因.而且,劈头一旬便说"玉环妖血无人扫",一个"妖"字,透露出张文潜落后的妇女观.诗的收尾也无力,只一般地对百年兴废寄发感慨.大概李清照特别不同意张文潜的观点,所以特地写了和张文潜的两首诗.就年龄说,李清照是张文潜的晚辈,但她的识见却远远超过她的前辈.这两首步自原韵的诗,有很多精辟的见解:1,她正确的指出玄宗的骄奢昏庸,腐化享乐,实是安史祸乱的起因."五坊供奉斗鸡儿","传置荔支多马死","苑中褐鼓玉方响",极写玄宗沉溺在声色狗马之中;"不知负国有奸雄","健儿猛将安眠死","峰头凿出开元字",极写玄宗丧失政治警惕,盲目的夸耀盛世,昭示太千.这样,就给安史以可乘之机.李清照认为,对于这些胡逆不可低估,他们"亦是奸雄才".可见胡逆并不愚蠢,而玄宗倒真是昏喷.2,李清照不同意把杨氏姊妹说成是"妖孽",相反,去肯定杨氏姊妹都是"仙才",因为她们姿色奶丽,能歌善舞.诗人间"谁令姐于天上来 "这一间,间得有声色.3,李清照对肃宗所谓"中兴",立碑颂德,极不赞成.她说"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肃宗本没有什么功德,却要"著碑铭德",这真是"陋哉".李清照是尊重历史的.她没有抹杀玄宗的功绩,所以提到"五十年功",并认为玄宗功过的分水岭是"惊人废兴传天宝".而肃宗呢,自来就没有什么建树.玄宗要在抱瓮峰上刻出"开元"字,虽然骄种,但还有史绩可稽.肃宗耍在捂溪崖上刻出"中兴"颂,显得名不副实,愚昧可笑.郭子仪,李光粥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功臣.他俩互相配合,而不互相猜忌,这是"天心侮祸人心开",即天意民心所向,并不是由于肃宗有什么德能.李清照进而指出,从史册看,人与人之间真正能够缨力同心,和衷共计,是很不容易的.即使是在开元盛世,张说与姚祟那样两位名相,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用尽机心,谋算对方.玄宗被安禄山所蒙蔽,被安禄山所叛卖,侵逼;玄宗又被肃宗所蒙蔽,被肃宗所叛卖,困厄.@我们接着来看李清照的文章.她的文章存者更少,但前人对她的评价甚高.南宋朝彦卫说她"文章落纸,人争传之".(《云麓漫钞》)毛晋曾认为"易安居士文妙,非止于一代才援,直洗南渡后诸儒腐气,上返魏晋矣".其中那篇 《金石录后序》,更是烩炙人口,成为历代传诵的名篇.我在这部分里想着重谈谈李清照的那种文人雅士式的志趣情怀.
《金石录后序》文风自然平易,笔端溢满情感,其中更多的描述了个人的生活细节,更多的流露了个人的生活志趣."每朔望渴告出,质衣取半干钱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赵明诚出仕,两守州郡,清照仍是"食去重肉,衣去重来,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俱",寄情于金石字画并书史百家,"几寄罗列,枕席枕籍,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甘心老是乡矣."他们的休闲方式竟是"烹茶,指堆积书更,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一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让人觉得李清照此人真是秀中有骨,清雅以极.她有一首《感怀》诗:"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做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我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于."写无书可读,终日公差纷纺,应酬频繁,与自己的志趣大相违背.不得己,只有杜门做诗,空静自适.此诗可为《金石录后序》中所表现出的李清照的那种酷爱书史的志趣做佐证.
读《金石录后序》,我们常会为清照的那句"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所打动.想象他们夫妇二人节衣缩食,多年惨淡经营积存起来的金石书画竟这样毁于一旦,"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七八矣",其惨痛可想而知.所谓"钱癣与传瘫何殊.名虽不同,其祸一也."耍达"通脱",说是容易,做却难.而李清照却说"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胡足道."其情怀如此.李清照是通脱放达的,这点我们似也可从她喝酒的方式里得到佐证.在李词中,酒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东篱把酒黄昏后"(《醉花阴》"薄雾浓愁U"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她是真的爱喝酒,不是略略沾唇至多饮半盅儿的喝法,她要直喝到"沉醉","兴尽"方休.这哪象什么名门闺秀,上层贵妇,倒像阮籍,刘伶之流.
说到阮籍,刘伶,我觉得李清照也有一种娟狂无顾及的文人本色.李清照有一篇颇有争议的《词论》.古代女子写诗写词的很多,但将自己的写作经验或看法上升为理论的则少之又少.就宋代而言,李清照也是第一位对词这种文体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的文人.我想谁也不会否认《词论》的见解独特.古代学者对《词论》持否定态度的大多是针对她的娟狂.如宋代胡仔在《茗溪渔隐丛话后集》中说,"易安历评诸公词,皆摘其短",是"毗蝉撼大树";清时裴畅在《词苑奉编》(卷九)中说,"清照开此大口,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古人真是好讲道德.其实李清照可以说是一位较纯粹的文人,即敢将自己的看法见解淋漓尽致的托出,即使娟狂,即使有不公,那也是自然本色.总之,李清照给我的感觉是她对这个世界有一种主动,超越的精神,完全不同于一般女子被动,固守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