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大战四路明军统帅之一的马林是不是大将军马芳的儿子?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明朝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筹措兵饷,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9:00:47
萨尔浒大战四路明军统帅之一的马林是不是大将军马芳的儿子?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明朝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筹措兵饷,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

萨尔浒大战四路明军统帅之一的马林是不是大将军马芳的儿子?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明朝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筹措兵饷,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
萨尔浒大战四路明军统帅之一的马林是不是大将军马芳的儿子?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明朝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筹措兵饷,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经过数月的筹划,万历四十七年二月,经略杨镐坐镇沈阳,命兵分四路围剿后金,会师赫图阿拉.北路由总兵马林率领,从开原出,经三岔口,过尚间崖,进攻苏子河;西路由总兵杜松统领,出抚顺关向西,直驱赫图阿拉;南路由总兵李如柏统帅.出清河,过雅鹘关,直攻赫图阿拉;东路由总兵刘铤指挥,出宽甸,从东面捣后.明兵四路计9 万余众,号称47万.
——————————————————
马芳为国鞠躬尽瘁,他的后代们也继承了他的英勇,儿子马林、孙子燃、熠、炯、 p、飙皆战死疆场,可谓一门忠烈.
请把两人生存的年代放出来比较
马芳1517年—1581年
马林所在萨尔浒大战天命四年(1619年),马林战死于次年
有可能的
争取蒙古
当时,马林仍在掌管军权,他非常清楚,凭自己的力量想与努尔哈赤的八旗铁骑相抗衡是不可能的,他多次向辽阳申请增兵,但此时辽东战场刚刚崩溃,朝廷哪里还有兵可派。马林为了能守住开原,转而寄希望于蒙古。
地处塞北的蒙古一直是后金和明朝的重要争夺对象,与开原毗邻的宰赛、暖兔蒙古二部与马林较为密切。他希望借助二部的力量,对付努尔哈赤。
马芳抗蒙 后开创茶马互市
马林有争取蒙古 看来应该是

萨尔浒大战四路明军统帅之一的马林是不是大将军马芳的儿子?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明朝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筹措兵饷,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
马林是马芳的次子.《明史》记载“历元年,阅视侍郎吴百朋发芳行贿事,勒闲住.已,起佥书前军都督府.顺义王要赏,声言渝盟,复用芳镇宣府.七年以疾乞归.又二年卒.···二子,栋、林.栋官至都督,无所见.林,由父荫累官大同参将.万历二十年,顺义王扯力克絷献史、车二部长,林以制敌功,进副总兵.二十七年擢署都督佥事,为辽东总兵官.林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时誉籍甚,自许亦甚高.尝陈边务十策,语多触文吏,寝不行.税使高淮横恣,林力与抗.淮劾奏之,坐夺职.给事中侯先春论救,改林戍烟瘴,先春亦左迁二官.久之,遇赦免.
辽左用兵,诏林以故官从征.杨镐之四路出师也,令林将一军由开原出三岔口,而以游击窦永澄监北关军并进.林军至尚间崖结营浚壕,严斥堠自卫.及闻杜松军败,方移营,而大清兵已逼.乃还兵,别立营,浚壕三周,列火器壕外,更布骑兵于火器外,他士卒皆下马,结方阵壕内.又一军西营飞芬山.杜松军既覆,大清兵乘锐薄林军.见林壕内军已与壕外合而陈,纵精骑直前冲之.林军不能支,遂大败.副将麻岩战死,林仅以数骑免.死者弥山谷,血流尚间崖下,水为之赤.大清遂移兵击飞芬山.佥事潘宗颜等一军亦覆.北关兵闻之,遂不敢进.林既丧师,谪充为事官,俾守开原.时蒙古宰赛、?爰兔许助林兵,林与结约,恃此不设备.其年六月,大清兵忽临城.林列众城外,分少兵登陴.大清兵设盾梯进攻,而别以精骑击破林军之营东门外者.军士争门入,遂乘势夺门,攻城兵亦逾城入.林城外军望见尽奔.大清兵据城邀击,壕不得渡,悉歼之.林及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游击于守志、守备何懋官等,皆死焉.寻赠都督同知,进世荫二秩.林虽更历边镇,然未经强敌,无大将才.当事以虚名用之,故败.
林五子,燃、熠、炯、爌,飚.燃、熠,战死尚间崖.炯,天启中湖广总兵官.协讨贵州叛贼,从王三善至大方,数战皆捷.已,大败,三善自杀.炯溃归.得疾而卒.”

明朝与满清的第一次大战就是萨尔浒大战。以兵力论。清兵八旗兵约六万人。而明朝辽东经略杨镐率明军十八万,叶赫(满清的世仇)兵二万,朝鲜(中国的属国)兵二万。共二十万左右。明朝是攻势。(一说明军共为九万兵力)明军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有火器钢炮,军火锐利得多。清兵为一路。明军兵分四路,一路由山海关总兵杜松率领;一路由辽东总兵李如柏率领;一路由开原总兵马林率领,并有叶赫援军;一路由辽阳总兵刘□率领,并有朝鲜援...

全部展开

明朝与满清的第一次大战就是萨尔浒大战。以兵力论。清兵八旗兵约六万人。而明朝辽东经略杨镐率明军十八万,叶赫(满清的世仇)兵二万,朝鲜(中国的属国)兵二万。共二十万左右。明朝是攻势。(一说明军共为九万兵力)明军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有火器钢炮,军火锐利得多。清兵为一路。明军兵分四路,一路由山海关总兵杜松率领;一路由辽东总兵李如柏率领;一路由开原总兵马林率领,并有叶赫援军;一路由辽阳总兵刘□率领,并有朝鲜援军。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在指挥上,清兵统帅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是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军事家。明军的总统帅杨镐是文官,缺乏带兵经验,没有军事常识,虽然手下每一路的将领不乏经验丰富的军官,但是总体调度肯定有问题。就士兵的素质看。其时明军政事腐败,连带军政废弛,军队缺乏训练,没有必要的军事准备。而且士兵来自各个地方,南方的士兵对北方寒冷气候不适应。清兵却是身经百战,军纪严明,在辽东作战,熟悉地形,适应气候,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清兵采取集中主力,各个击破的战略,首先主攻明军西路。
西路军总兵官杜松,明军勇将,率军六万,是为明军主力。史书记载明清两军列阵交锋之时,突然天昏地暗,数尺之外就甚么也瞧不见了。杜松下令点起火把。这下明军在光而清军在暗,整个成为清兵的箭靶子。努尔哈赤统兵六旗主攻,代善和皇太极各统一旗在右翼侧攻。杜松的身中十八箭而死。总兵官阵亡,明军大乱,全军覆没。马林闻变,急守尚间崖(距萨尔浒山约二、四十里)。努尔哈赤挥军北进,大败马林兵。马林仅以身免,逃回开原。叶赫兵见势,不战自退。既败杜松、马林之兵,努尔哈赤即统八旗返回赫图阿拉。当时刘□不知萨尔浒之败,努尔哈赤使明朝降卒持杜松令箭,假报杜松已得胜深入,刘□遂直进赫图阿拉,走到阿布达里岗,遭到后金兵夹击,刘□战死于阵中,全军覆没。(东路总兵官刘□,明朝骁将,曾打过缅甸、倭寇,更率兵援助朝鲜对抗riben入侵,大小数百战,威震海内)朝鲜兵大惊,不战而降。明经略杨镐闻知叁路兵败,急令李如柏撤兵,狼狈逃回。这一次战役,双方作战五日,后金大获全胜。萨尔浒之战的结果,辽东局势起了根本变化,从此明朝在军事上失去主动进攻的力量,被迫处于防守地位,而后金则由防御转入进攻,萨尔浒战后不久,后金又连下开原、铁岭,并灭掉叶赫,兵锋直指辽沈。这场大战是清兴亡的关键,当时明朝国力强大,统计人口数量就有六千万,当时实行的是按人口缴税政策,所以民间隐瞒了大量的人口,专家一般认为当时明朝人口大约在一亿左右,还有学者认为人口在1.5亿左右。其时满清人口约为50、60万,士兵为十万左右。无论怎样计算,明朝的人口远胜满清。明朝可算是有近乎无限的补充能力,满清却是难以承受一败。就战前条件权衡,未必能证明满清一定能够胜利。明军各路指挥官都还是有能力的。从后来的明清多次战争来看,明军问题主要在于士兵的战斗力,野战能力极差,而且士气低落。明清的兵力差距很大,当时明军士兵还没有畏惧“辫子军”的心理,取胜不是没有可能。而努尔哈赤能够以集中兵力,利用时间差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分别与叁路明军交战。这种运动战中部队的快速行动速度、持续作战的战斗力,以及统帅高超的指挥能力,的确令人咂舌。明朝后期赖以克敌制胜的锐利火炮在这场战斗中派上用场。火炮固然威力大,攻击力强。但是致命缺点的是移动力差,如果一味依靠火炮,在野战中反而会拖累部队。这场明清第一次大战,暴露了明军一些问题。随着以后的战略的发展,明军这些问题越来越体现在战略决策上,从而导致明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因为战争的原因,造成巨大的军事开支使得明朝不断加重赋税,激化了国内的矛盾,导致明朝遭遇内忧外患的袭击,两面作战。不过当时谁也不会料到满清将会取代明朝入主中原。满清无论从哪方面说,根本没有灭亡明朝的实力,(事实上明朝也不是满清灭亡的),在军事实力上满清也缺乏统一中原的兵力。努尔哈赤之后的皇太极,一代雄主,以战略眼光认识到自身实力的先天不足,没奢望满清能战胜明朝,只是努力想让明朝承认满清在山海关以北的统治地位,所以战略上一直很谨慎。满清根本不可能灭亡明朝。明朝招致灭亡,完全是自身的原因。满清取代明朝,是在明朝自身、李自成以及满清的合力下造成的。
希望能有用

收起

不是。

杜松兄杜桐、马林父马芳、刘綎父刘显、李如柏父李成梁都是名将,这些将门子弟,或借父荫官、或崇尚空谈、或跋扈骄傲、或放情酒色,亦或兼而有之。